美国媒体不打自招了,承认是“美国商界现在带头呼吁采取更强硬的路线”对待中国,亦表

文史资鉴堂 2025-10-13 12:04:21

美国媒体不打自招了,承认是“美国商界现在带头呼吁采取更强硬的路线”对待中国,亦表示这些呼吁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影响很大。 《华尔街日报》这波算是把底给漏了,明晃晃承认现在是美国商界在带头喊着要对中国来硬的,还说这伙人的呼声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影响大得很。   这话说出来,反倒让人觉得透亮了——合着之前美国搞的那些贸易限制、技术打压,背后不少是商界里的某些势力在推波助澜。   要说中国因此就得慌着下手,或者没头没脑地狠狠制裁整个美国商界,那倒也未必,毕竟真要动起手来,得看清楚谁在挑事、谁在务实,更得凭事实说话,不能跟着乱了节奏。   先说说《华尔街日报》这报道的水分。这报纸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之前炒作中国产能过剩、抹黑一带一路项目,结果被新华社记者实地调查戳穿了谎言,连它引用的当地人都站出来说中企待遇好,项目帮了当地大忙。   这次说美国商界带头呼吁强硬,其实压根没提美国商界内部早就吵翻了天。去年3月华南美国商会的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76%的受访美企都计划在华再投资,39%把中国当成首选投资地,还有58%列为全球前三。   华南美国商会主席哈利·赛亚丁后来更直接说,接触的美资企业里没一家愿意退出中国市场,未来三到五年计划投资额都超105亿美元了,在华盈利速度比全球其他市场都快。   真正喊着强硬的,其实是美国商界里的一小撮势力,比如某些被保护惯了的行业协会。但就算这伙人喊得凶,美国其他地方的商界早就用脚投票了。   就说加州,作为美国经济第一大州,去年6月办中国—加州经贸论坛,近500个中美政商界人士聚在一起,洛杉矶地区商会主席玛丽亚·萨利纳斯一开口就说不要关税,要合作,直言中国是洛杉矶第三大出口市场,能源、物流这些领域的合作早就扎下根了。   旧金山湾区委员会主席吉姆·旺德曼更实在,说关税给企业带来太多不确定性,大多数成员都觉得这招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好好跟中国合作。   连加州州长纽森都忍不住,去年4月直接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说这政策把加州中小企业坑惨了,是全美第一个敢这么干的州。   那些喊着强硬的势力怕是没算过账。好莱坞周边给电影提供服务的小企业主肖恩·莫里斯吐槽,这几年生意本来就难,特朗普的关税差点成了压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生产紫外线照明设备的迈克尔·蒂贝里更无奈,中国采购的零部件美国根本造不出来,关税一来公司几乎瘫痪,只能到处问谁能帮帮我们。   2018年特朗普要对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的时候更热闹,45个美国行业协会直接递请愿书,苹果、谷歌、微软、沃尔玛这些巨头全在里面,说单边加税只会把美国和盟友拆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求能先暂停计划,算算到底会亏多少钱。   这哪是商界一致强硬,分明是挑事的在前面喊,务实的在后面急着踩刹车。但话说回来,对于那些真的在背后鼓捣强硬政策、给中美经贸添乱的势力,中国也从来没手软过,只是这制裁从来都是对等的、精准的,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乱打一通。   《华尔街日报》还说这些商界呼吁影响很大,但特朗普政府也不是全听。2018年那45个行业协会请愿,特朗普虽然没完全放弃加税,但也没敢一下子全按最初的计划来,后来还不得不给不少商品豁免关税。   今年美国在华商会的报告也显示,53%的美企计划2025年在华加投资,觉得中国营商环境改善的企业也多了5个百分点。   这些事实都说明,务实的美国企业更清楚哪里有真利益,特朗普政府就算想跟着挑事的走,也得掂量掂量这么多企业的选票和游说力量。   中国不是没什么放不下的,而是心里有数,知道该对谁下手、怎么下手。那些带头挑事的美国商界势力,真要逼得中国动真格,肯定得付出代价,就像这次对美国船舶收港务费一样,你敢打压我的产业,我就敢让你的船舶成本飙升。   对于那些真心想合作的美国企业,比如加州那些盼着“不要关税”的中小企业,那些把中国当成首选投资地的跨国公司,中国照样欢迎,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没必要一棍子打死。   美国商界内部早就分成了两派,一派在瞎喊“强硬”博眼球,一派在闷头赚中国市场的钱。   中国才不会跟着它的节奏走,该反制的绝不手软,该合作的继续开门,这样既守住了底线,又没把路堵死,比盲目“狠狠制裁”高明多了。   那些挑事的美国商界势力要是还看不清形势,继续鼓捣强硬政策,迟早得自己尝到苦果。    

0 阅读:1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