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岁的杨振宁躺在床上,轻轻喊了一声翁帆,翁帆赶紧走过来问:“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杨振宁说:“我想看看你,顺便给我倒杯水,我口渴了。” 2024年春日午后,翁帆在书房整理旧信件。指尖触到一封泛黄信封,落款是“振宁 2004”。拆开信纸,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盼与君共度晨昏”。 卧室传来轻唤:“小帆,能帮我拿副眼镜吗?”她捏着信纸快步走去,阳光落在信纸上泛着暖光。 杨振宁靠在床头,手里捧着本物理期刊。见翁帆进来,他抬眼笑:“找着了?刚才翻半天。”翁帆把眼镜递给他,顺便展开信纸:“还记得这个吗?” 他接过信纸,指尖划过字迹:“当然,那年在汕头写的。”两人相视一笑,时光仿佛回到二十年前。 2004年汕头的雨天,翁帆撑伞去见杨振宁。他站在酒店门口,手里也举着把黑伞,衣角沾了雨。“听说你要回美国,特来送送。”翁帆递过包装好的茶。 他接过茶,沉默片刻:“我想留在国内,想有你在身边。”雨丝落在伞面,两人的对话轻得像雨雾。 那时外界议论正盛,54岁的年龄差成了焦点。有人堵在翁帆家门口,追问“是不是图名利”。她没辩解,只把自己关在书房,一遍遍看物理书籍。 杨振宁得知后,亲自上门:“别怕,有我在。”那天他陪她坐了一下午,聊的全是学术动态。 2005年他们搬去清华园住,房子不大却温馨。杨振宁每天早起看书,翁帆就煮好粥等他。有次他研究到深夜,翁帆悄悄在桌边放了杯热牛奶。 他抬头看她,眼里满是温柔:“以后别等这么晚。”她笑着摇头:“你不也常陪我看星星到深夜?” 2010年夏天,他们去云南旅行。在大理古城,杨振宁牵着翁帆的手逛石板路。路边小贩喊“买朵花吧”,他买了支白玫瑰递她。 “年轻时没送过花,现在补上。”他有些不好意思。翁帆接过花,别在耳边,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2018年杨振宁96岁生日,学生们来家里庆祝。有人问他“保持年轻的秘诀”,他看向翁帆:“是她在身边。”翁帆笑着打断:“明明是他自己爱琢磨,每天都看书。” 学生们起哄,客厅里满是笑声,比蛋糕还甜。那天他许下心愿:“愿能多陪小帆几年,看更多风景。” 2022年杨振宁身体渐弱,出门需坐轮椅。翁帆每天推着他在清华园散步,看湖边的柳树。有次遇到以前的同事,对方感叹:“你们还是这么恩爱。” 翁帆笑着点头,杨振宁握紧她的手:“她是我的依靠。”微风拂过,柳叶轻晃,像在为他们祝福。 2023年冬天,翁帆感冒发烧,躺在床上没力气。杨振宁坐在床边,手里端着温水,小心喂她喝。“以前都是你照顾我,现在换我来。”他声音有些哑。 翁帆眼眶发红:“你好好的,就是对我最好的照顾。”他沉默着,轻轻拍她的手背,像在安抚孩子。 如今,他们的日子过得平淡却充实。翁帆每天会读新闻给杨振宁听,偶尔聊学术。杨振宁还会指导学生,邮件里满是专业建议。 有学生来家里拜访,总说“杨老师思路还像年轻时一样清晰”。翁帆就忙着泡茶,偶尔插几句话,默契十足。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斜,翁帆把信件放回信封。杨振宁靠在她身边,轻声说:“等天气好些,去园子里晒晒太阳。”她点头:“好啊,再给你读那本新到的物理书。” 两人并肩坐着,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书页翻动的轻响。这份跨越半世纪的感情,在时光里愈发醇厚,温暖如初。 参考资料: 中华网《102岁杨振宁和翁帆豪宅内会友,首听沪剧太激动,岳母露面显年轻》2024.04.02
100岁的杨振宁躺在床上,轻轻喊了一声翁帆,翁帆赶紧走过来问:“怎么了?哪里不舒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13 21:47: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