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好像除了中国和美国还在大力发展军事科技以外,只有日本是认真在搞武器装备研发,其它国家包括德,英,法,意,印,韩等等,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几乎全部停滞,有些也处于观望状态。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难道这些国家不重视国防吗? 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是他们不重视国防,实在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日子过惯了。 要说这棵“大树”,自然是美国撑起的北约保护伞,自冷战起,欧洲就把安全账本全算在了美国头上,几十年下来早成了改不掉的惯性,现在美国在欧洲驻扎着近8.4万名士兵,大大小小的军事基地超40个,德国、波兰这些核心区域更是美军重兵布防的重点,欧洲每年还得掏出25亿美元承担基地费用。 有这层保障在,谁还愿意砸血本搞研发?看看数据就明白,欧洲现役战斗机里46%是美国货,地对空导弹系统美国占比42%,比欧洲本土产品还高10个百分点,2020到2024年欧洲北约国家武器进口量翻了一倍多,其中64%都来自美国,比五年前还涨了12个百分点,既然现成的武器能买到,性能还靠谱,何苦自己从零开始折腾?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那笔糊涂账,2024年军费涨了19%,达到3430亿欧元,看着挺唬人,可真正花在研发上的只有130亿欧元,就算涨了20%,跟中美比起来连零头都不够,钱都花哪儿了?大多用来买美国现成的装备了,过去五年欧洲国家从美国买了1.5万枚导弹、340架飞机,比欧洲内部互相采购的量多得多。 私营企业更是躲得远远的,欧洲光私有储蓄就有39万亿欧元,可银行压根不愿碰国防项目,私营企业怕沾染上“战争生意”的坏名声,宁可把钱投去搞新能源也不碰军工,毕竟搞武器研发周期长、风险大,还容易挨骂,不如跟着美国的节奏赚安稳钱。 当然,这背后也有老祖宗传下的“生存智慧”,盟友强的时候跟紧准没错,二战后欧洲就尝够了自力更生的苦,马歇尔计划给的援助和北约的保护让他们明白,跟着强者走能省大笔成本。 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省下来的研发经费,换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主权,北约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从来都是美国四星上将,欧洲人当的秘书长不过是个管协调的文职,指挥权压根不在自己手里。 就连英国的核力量,靠的还是美国造的“三叉戟”导弹,维护整修都得看美国脸色,所谓的“独立核威慑”不过是自欺欺人,参加联合行动更是义务,美国指哪儿就得打哪儿,这种搭便车的代价,是把国家安全的钥匙拱手让人。 更讽刺的是,他们也不是没试过搞自主研发,可每次都栽在自己手里,法国、德国、西班牙联合搞的第六代战机项目,从2017年折腾到现在,不仅在技术共享、主导权分配上吵翻天,进度更是一塌糊涂,原本计划2040年服役,现在干脆推迟到2050年代,到时候中美说不定都有七代机了。 说到底,这些国家的军研停滞不是傻,是精明过了头,靠着美国保护伞省了研发成本,借着北约框架蹭了安全保障,可长期来看,这不过是饮鸩止渴,欧洲的军工产业链早就嵌进了美国体系,近三分之二的军事采购依赖美国,装备维护、软件更新全得看美国脸色,F-35的作战数据甚至会自动上传到美国服务器,等哪天美国收紧保护伞,或者中美在军事科技上拉开代差,这些国家再想捡起自主研发的本事,跳出舒适区可就太难。
俄军怒了!俄军向乌克兰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打击!俄军陆基、空基、海基高精度武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