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韩国500年出不了一个哲学家,韩语是一个高度近视模糊的语言。为什么他会这么说,还不是因为韩语是拼音,而且当年中国差点丢了汉字! 几十年前咱们也差点把汉字改成拼音,当年想改,无非是觉得汉字难写——“赢”字16画,好多人觉得不如拼音简单。 再加上那时候西方强,有人慌了,觉得连语言都得学西方才叫进步。 还好有赵元任,他写了篇《施氏食狮史》,反驳了唯西方论调。 其实看看韩国就懂了。 他们用拼音,身份证上必须标汉字。韩国颁布的所有法律也需准备中韩文字混合本。而且在韩国,能认汉字的多是有钱人、文化人。 说真的,每次刷到韩国朋友晒的身份证照片,总忍不住注意那串角落里的汉字——明明日常用的是“韩文”,可到了证明“我是谁”这种关键事儿上,还是得靠汉字兜底。你想啊,要是光靠拼音,韩国人重名的情况得有多乱?就像“金敏雅”这个名字,用韩文写都是“김민아”,要是身份证上不标汉字,是“金敏雅”“金旼雅”还是“金敏娥”,恐怕连银行办业务都得折腾半天。 更有意思的是韩国的法律文件,厚厚一本册子,一半是韩文拼音,一半是汉字,活像个“双语课本”。据说当年韩国废汉字的时候,连法律条文都差点闹笑话——比如“权利”和“权力”,用韩文拼都是“권리”,要是只写拼音,老百姓根本分不清是自己该有的“权利”,还是政府的“权力”,最后没办法,只能又把汉字请回来。这哪是“进步”,分明是给自己添堵。 还记得赵元任先生那篇《施氏食狮史》吗?全文字都念“shi”,“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要是用拼音写出来,通篇都是“Shi Shi Shi”,谁能看明白是“姓施的人”还是“石头房子”,是“吃狮子”还是“写诗歌”?可换成汉字,每个“shi”都有不一样的字形,意思一眼就懂。这哪里是汉字“难写”,分明是汉字藏着解决“同音不同义”的智慧——这种智慧,拼音文字拍马也赶不上。 当年咱们想改汉字为拼音,不少人觉得“赢”字16画太麻烦,不如“ying”简单。可没人想过,“赢”字里藏着老祖宗的心思:上面是“亡”,提醒要防风险;中间是“口”,要会沟通;下面“月”是时间,“贝”是资源,“凡”是平常心——一个字就把“怎么赢”的道理说透了。要是换成拼音“ying”,除了一串字母,还能读出什么?语言从来不是“越简单越好”,它得装着文化的根,不然丢了根,跟丢了魂有啥区别? 再看韩国现在的情况,能认汉字的多是有钱人、文化人,甚至不少韩国家长专门送孩子去学汉字,说“懂汉字才算有文化”。这多讽刺啊——当年非要把汉字当成“旧东西”丢掉,如今却把它变成了“高端文化”的象征,普通老百姓想学还得花不少钱。反观咱们,幸好有赵元任先生这样的明白人,守住了汉字,也守住了咱们的文化根脉。现在咱们用手机打字,九宫格、拼音输入法早就解决了“难写”的问题,刷短视频时看“汉字拆解”,还能知道每个字的来历,这多有意思。 其实不是说拼音不好,它能帮我们更快学会认字,是汉字的“助手”,但绝不能替代汉字。毕竟语言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装着历史、文化和智慧的“百宝箱”——韩国丢了汉字又捡不回来的教训,早就把这个道理说透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0xxx24
还是高估棒子了 500年 棒子有哲学家么 文化沙漠
用户49xxx54
棒子全员小偷混混,那都是对哲学家这个词的侮辱
澎湖岛
朝鲜和韩国已经显示出拼音文字的弊端,目前韩语与朝鲜语已经分道扬镳,互相听不懂了,在语言文字上朝鲜韩国向两个民族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社蚁之呐喊hbtf
难道世界历史上所有伟大哲学家都是用方块汉字来写作的吗?如法国🇫🇷的笛卡尔、卢梭、萨特、帕格森、福柯、伏尔泰;德国🇩🇪的马克思、尼采、康德,英国🇬🇧的休谟、维特根斯坦、波普尔;意大利🇮🇹的阿奎纳;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美国🇺🇸的詹姆斯、罗尔斯;古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林林总总不胜枚举——难道他们都是用方块汉字写作的吗???!!!
社蚁之呐喊hbtf 回复 10-20 09:36
[敲打][敲打][敲打] 沙币!逻辑……推论!🉑懂?诺奖🉐主韩江不是用“不完善”的韩语写作?
ROCKY 回复 社蚁之呐喊hbtf 10-20 15:22
你觉得他拿他写的韩语原稿过去人家给他诺奖?韩语是一种完善的语言至于身份证和法律考试,合同都要另行备注吗。你又不是棒子跳啥跳。现在的诺奖是啥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