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美拒不回国,可是她在美国深修40年后,却

史叔温情 2025-10-19 12:07:26

1977年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公派留美拒不回国,可是她在美国深修40年后,却带着全部的积蓄回到了中国。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回国吗?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兑现当年的承诺。”这句话,是1977年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在接受采访时说的。 那一刻,她不是个普通的科学家,而是一个把理想、祖国和自己命运绑在一起的人。 袁钧瑛,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陌生,但在科研界,她是响当当的人物。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成千上万被耽误的青年重新燃起希望。而年仅19岁的袁钧瑛,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成为那一年上海的理科状元。 要知道,那是个连课本都不齐全的年代,学习全靠自觉和毅力。 复旦的四年,她几乎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别人恋爱、逛街、参加社团,她却每天泡在显微镜和试剂瓶之间。老师们都说,她有一种“钻进科学里就出不来的劲”。毕业那年,她被选中参加国家公派的留学计划,也就是说,国家出钱送她出国学习,希望她学成归来。 就这样,她成为那一批最早留学的中国学子之一,后来她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再后来,她的研究成果被国际顶级期刊刊登。但就在她名声渐起时,国内传来一个让她纠结的声音:“你什么时候回国?” 那是八十年代末,中国科研刚起步,很多人希望海外学子回来建设祖国。可现实摆在面前:国内条件有限,设备简陋、经费不足,回国意味着从零开始。她想过回来,也犹豫过。她说:“我离开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有能力再回来。” 然而,外界并不理解,有人骂她“白眼狼”,说她享受国家资助却不回国;有人讽刺她“留洋变心”,认为她抛弃了祖国。面对这些质疑,她从未公开反驳,只是默默做自己的研究。她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接下来的几十年,她在美国一路升任教授,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带出无数学生。她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等多项荣誉。别人以为她彻底在美国定居了,可没人知道,她始终保留着那张回国机票。 她常对身边人说:“我迟早要回去,那是我开始的地方。” 时间来到21世纪,中国的科研环境大幅改善,袁钧瑛也开始频繁回国,和国内高校合作建实验室,指导学生,推动中外科研合作。她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贡献了出来,那一刻,她真正兑现了当年出国时的承诺。 她说:“我用国家给我的机会,换回了能让国家更强的能力。” 她这一生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她用一生的积淀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是激情,而是坚持。 信息来源: 中国网教育丨上海“高考状元”袁钧瑛曾直言:我从不后悔加入美国国籍!晚年却带着全部积蓄回国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0 阅读:0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