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陷入困境!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放出消息,荷兰将与中国就针对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实施的限制措施展开谈判。这一看似服软的言论,实则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利益冲突。 自9月30日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人员调整,有效期长达一年,荷兰的做法一直备受争议。在此期间,10月7日,荷兰法院还暂停了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职务,并派了一个外籍董事掌决策权,几乎将闻泰的股份托管,仅保留一股作为象征。 安世并非小公司,2024年的营收预计达到20.6亿美元,占闻泰总营收的六分之一。荷兰政府对其采取的限制措施,无疑给这家中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更令人惊讶的是,荷兰此举似乎完全照搬了美国的剧本。 说荷兰“照搬美国剧本”,真是一点不冤枉。这些年,美国为了卡住全球芯片产业链的脖子,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从限制设备出口到拦截企业并购,手段翻来覆去就那几套。荷兰倒好,明明自己是全球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重要玩家,手里握着阿斯麦这样的行业巨头,本该有自己的产业判断和外交立场,结果转头就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对一家中企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动起了“冻结资产”“托管股权”的手,连操作流程都像是从美国的“打压手册”里抄来的。 这哪是所谓的“合规监管”?分明是把“霸权逻辑”包装成了“法律程序”。安世半导体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小作坊,20.6亿美元的年营收、占闻泰六分之一的营收占比,足以说明它在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的分量,更别说它背后还牵扯着无数产业链上下游的就业和合作。荷兰法院暂停创始人职务、派外籍董事掌控决策权,美其名曰“监管”,本质上就是用行政和司法手段,强行干预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这种做法,既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也砸了荷兰自己一直标榜的“商业自由”招牌。 更有意思的是,荷兰一边对中企下狠手,一边又放出“要谈判”的风声,这波操作把“左右为难”写在了脸上。它心里清楚,中国是全球重要的半导体市场,也是很多荷兰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真把事情做绝了,先不说会遭到反制,单是本国产业链的供应链稳定、企业的市场利益,都得跟着受影响。可另一边,又不敢违逆美国的意思,毕竟在安全和外交上,荷兰长期依赖美国主导的同盟体系。这么一来,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打压中企是“奉命行事”,主动谈判又是“自救需求”,说到底,都是被自己的“依附性”困住了。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荷兰这步棋走得既短视又被动。当今世界,半导体产业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协作格局,靠“卡脖子”“搞打压”的方式,根本不可能实现所谓的“技术封锁”,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最终反噬自身。安世半导体被针对,表面是一家企业的困境,背后折射的却是某些国家试图用政治手段干预经济、用霸权逻辑取代市场规则的荒唐。 中国企业走到海外,从来都是抱着合作共赢的心态,遵守当地法律,融入当地市场。可总有一些势力,见不得中国科技的发展,见不得中企的成长,动辄就拿“安全”当借口,搞各种小动作。但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打压吓不倒中国企业,也阻挡不了中国科技前进的步伐。反而会让更多国家看清,谁才是全球产业链的破坏者,谁才是合作共赢的践行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