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生变:自民党结盟背后的算计与隐忧 果然被我猜中了 日本刚刚传来新消息! 日媒10月18日爆出大消息,执政的自民党终于和日本维新会基本达成联合执政共识,这下高市早苗在21日的首相选举中几乎稳操胜券,她要成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了。 这哪是什么“共识”,分明是自民党为保权位的无奈妥协。为拉维新会入伙,自民党直接答应削减10%国会议席,把核心利益都让了出去[。 两党结盟的账很好算。自民党众议院196席加维新会35席,再拉个小党就够半数。在野党一盘散沙,21日选举高市早苗确实稳了。 但这“稳”背后全是隐患。两党合计议席仍不过半,未来高市想推政策,怕是处处要碰壁,执政根基虚得很。 更值得咂摸的是维新会的操作。前几天还跟其他在野党谈合作,转头就倒向自民党,纯粹把政治当生意做。 这事儿细想,全是自民党骑虎难下的狼狈。曾经在日本政坛说一不二的“巨头”,如今要靠割让10%的国会议席来换盟友,这哪是执政党该有的姿态?所谓“削减议席”,听着像是主动让利,说白了就是拿自家的政治家底换一张执政入场券。以前的自民党,哪用得着这般委屈求全?别说让出席位,就算是其他党派想沾点边,都得看它脸色。可现在呢?为了保住那点摇摇欲坠的权力,连最核心的利益都能拱手让人,这哪是“稳执政”,分明是“慌了神”。 而维新会这波操作,更是把“政治投机”四个字演得明明白白。前几天还跟在野党眉来眼去,号称要“联手制衡执政党”,转头就揣着筹码倒向自民党,变脸速度比翻书还快。它哪是什么“政治力量”,更像个在政坛里倒卖利益的“中间商”——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走。跟在野党谈,是为了抬高价码;倒向自民党,是拿到了满意的“报价”。在它眼里,所谓的政治理想、民众期待,恐怕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席位和权力来得重要。这种把政治当生意做的玩法,看似精明,实则是在消耗日本民众对政治的最后一点信任。 再说说高市早苗这个“准首相”。表面看,有自民党和维新会联手铺路,21日的选举像是手拿把攥。可这份“稳”,从头到脚都透着虚。两党加起来的议席都没到半数,就算再拉个小党凑数,那也是临时搭起来的“草台班子”。小党有小党的算盘,维新会有维新会的诉求,到时候高市早苗想推点政策,怕是刚开口就得被各方掣肘。你要搞保守政策,维新会可能不买账;你要兼顾盟友利益,自民党内部又会有不满。到最后,怕是只能在各方博弈里打转,别说干实事,能不能稳住自己的位置都得打个问号。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结盟看着是自民党“收服”了维新会,实则是两党互相“绑架”。自民党需要维新会的席位撑场面,维新会需要自民党的平台捞好处,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的利益交换。可这种建立在利益上的联盟,最是经不起考验。今天能因为席位结盟,明天就能因为政策分歧翻脸;今天能为了执政凑在一起,明天就能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拆台。就像两个各怀鬼胎的人搭伙做生意,表面和和气气,背地里都在算自己的小账,真遇到事儿,第一个散伙的就是他们。 而且,高市早苗本身的政治立场,也让这场“稳赢”的选举多了几分争议。作为日本政坛出了名的保守派,她的一些主张本就颇具争议。如今靠着这样一场“利益结盟”上位,就算真当了首相,能代表多少民众的意愿?能推动多少真正有利于日本发展的政策?恐怕很难。毕竟,她的权力根基,是自民党的妥协和维新会的投机撑起来的,而不是民众的真心拥护。这样的执政基础,就像建在沙子上的房子,看着结实,风一吹就容易塌。 说到底,日本这次政坛变动,看着是“新首相要出炉”的大新闻,实则是一场围绕权力的利益博弈。自民党丢了里子保面子,维新会赚了实惠丢了口碑,高市早苗看似稳坐钓鱼台,实则坐在一堆随时可能引爆的“隐患”上。政坛里的人忙着算计席位、争夺权力,可最该被关注的民众需求、民生问题,反倒被晾在了一边。这样的政治游戏,玩到最后,受伤的从来都是普通老百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