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21 19:49:24

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而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然而,事实证明,这两点都想错了!” 俄罗斯自2022年乌克兰冲突升级以来,面临西方全面经济封锁。欧盟大幅削减天然气进口,美国冻结央行海外资产,导致卢布汇率剧烈波动,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收缩2.1%。工厂开工率下滑,失业率升至5%以上,通胀压力推高生活成本。伊朗情况同样严峻,核协议破裂后,美国主导的制裁使石油出口量降至每日不足100万桶,失业率超过30%,通胀率维持在40%左右。两国决策者多次在国际场合强调自身地缘价值,认为其位置能牵制西方对东方的注意力。中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似乎离不开他们的供应,这种定位让莫斯科和德黑兰形成共识:东方伙伴需提供无条件支持,以维持联盟稳定。 这种共识源于地缘政治的传统逻辑。俄罗斯视自己为欧亚大陆的桥头堡,伊朗则定位为中东的抵抗前沿。两国官员在多边论坛上反复提及,如果自身防线松动,欧美资源将直指东方核心区。中国经济高度依赖进口能源,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2400亿美元,其中天然气占比显著。这让两国产生错觉:北京无法承受他们的缺席,必须注入资金和技术援助。杜金作为俄罗斯思想家,早年提出欧亚主义,主张大陆联盟对抗大西洋势力。他在著作中强调,中俄伊三角能形成多极平衡,但需基于现实互惠,而非单方依赖。这种观点虽未直接点破错觉,却隐含警示: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在实际交换基础上。 第一个错觉在于,认为被动退让能迫使西方转向东方。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事,伊朗核设施拆除行动频频,欧美国家却未立即集结力量对北京施压。中国海军在南海常态化巡航,一带一路项目覆盖中亚至中东,能源采购多元化,从澳洲煤炭到中东原油全线布局。2024年伊朗核谈判再度中断,美国重启制裁,霍尔木兹海峡油轮受阻,北京仅通过外交渠道斡旋,未直接卷入军事援助。俄罗斯芯片短缺时,中国供应限于应急规模,优先本土半导体升级。这种回应显示,东方外交注重风险控制,不愿为高不确定性项目买单。杜金在访谈中指出,联盟王牌在于对等贡献,单想援助等于自断臂膀。三国关系如杠杆,各方凭实力守位,避免幻想主导决策。 事实证明,中国应对西方压力的路径独立而稳健。2024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北京推进国产化替代,能源储备达90天以上,南海岛礁建设强化防御姿态。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亚管道和中东港口项目稳步推进,绕开单一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出口虽占中国进口15%,但合同严格按市场价结算,无额外补贴。伊朗原油份额稳定在10%,但援助限于框架内技术交流。杜金强调,这种现实主义源于东方战略文化:合作求互利,不签空白支票。两国官员催促援助时,常收到时机未成熟的答复,这反映出北京的底线思维,避免无限兜底。忽略此点,只会放大自身困境,加剧经济复苏难度。 第二个错觉更贴近操作层面,即坚信中国无论如何都会出力。俄罗斯天然气管线直达东方城市,伊朗基建项目获中方投资建港,这些合作看似紧密,却附带明确回报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协议层层审核,每项援助链接经济互惠。2025年第一季度,中俄气体贸易增长15%,伊朗油轮卸货总额控在预设上限。俄罗斯经济恢复缓慢,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70%,伊朗核监察持续,北京反对制裁恢复,却不承担全部财政负担。杜金在书中反复论述,多极世界靠利益互锁,而非一头热。两国政客自视欠债永久,北京立场铁板一块,援助总带条件。这戳中决策痛点,迫使反思依赖模式,转向内部改革。 杜金的欧亚主义核心在于构建大陆共同体,俄罗斯领导欧亚,拉拢中国伊朗对抗西方霸权。2024年,中俄伊框架签署战略伙伴协议,能源贸易绕开制裁通道,北京加入却平衡利益,不偏不倚。特朗普2025年上台后,俄罗斯加深东方转向,伊朗桥接中亚能源线,但西方围堵链条未断。中国推进多元化,不全押一国,澳洲和中东来源占比升至40%。两国自大心态崩塌,以为位置换来无价援助,事实层层验证偏差。杜金观点接地气,提醒政客:联盟是战略搭档,非输血机器。忽略互惠,只会让错觉成负担。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