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在表店试戴了一款价值21万元的手表,谁知试戴过程中手表不慎滑落在地,导致表面出现了裂痕。店家以女子未经同意试戴手表为由,要求其赔偿3.1万元维修费。女子认为这是意外,自己不是故意的,而且店员也没提醒不能试戴,所以坚持不肯赔偿这么多钱。双方最终闹上法院,法院判了! 事情要从2021年春天的一个周末说起,北京国贸商场里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一家名表旗舰店的展柜上,柜里陈列的腕表反射出细碎的光。 普通上班族万叶跟着闺蜜心蕊走进店里时,手不自觉攥了攥衣角。 心蕊是来挑心仪已久的名表,而她只是陪逛,平时买几百块的手表都要让店员帮忙调表带,这样的高端场合让她有些局促。 店员见两人打扮得体,很快迎上来推荐,从玻璃柜里拿出几款女士腕表放在铺着丝绒的托盘上。 心蕊凑着灯光仔细看,让万叶帮忙参谋,万叶的目光却被旁边一款玫瑰金手表勾住了。 表盘不大,边缘镶着细钻,在灯光下晃得人眼晕,标牌上“213500元”的数字让她倒吸一口凉气。 见店员正忙着给心蕊讲解,万叶鬼使神差地伸出手,想拿起手表感受下质感,心里还念,就戴一下,看完就放回去。 然而她解开表带时没注意到那是蝴蝶扣设计,和自己平时戴的按扣完全不一样。 把手表搁在手腕上准备收紧时,手腕轻轻转了一下,手表突然像没抓牢似的滑了下去。 万叶下意识伸手去捞,指尖只碰到冰凉的金属壳,下一秒就听见“啪嗒”一声,手表重重砸在玻璃柜台上。 店里瞬间安静下来,店员“哎呀”一声凑过来,万叶的脸一下子白了,指尖发麻,脑子一片空白。 她慌忙拿起手表检查,没看出明显损坏,赶紧还给店员。 可店员的脸色越来越沉,对着灯光反复翻看,最后指着表盘五点钟方向说,这里有道裂纹。 万叶凑过去才看清,一道细细的纹路藏在表盘刻度旁,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没等她缓过神,店员说要找专业人员评估,后来带来的消息让她腿都软了。 如果要换原厂表盘,维修费得31630元,这差不多是她两个月的工资。 万叶第一反应是不接受,她觉得这裂纹太小,说不定试戴前就有,而且店员没阻止她拿表,也没提醒怎么扣表带,怎么能让她全赔? 可店方拿出厚厚一本巡检记录,每页都有当班人员签字,显示事发前手表完好;还调了监控,能看到是她自己拿起手表试戴时滑落。 双方吵了好几次,万叶甚至找懂行的朋友问,对方说同款表盘市场价也就两万出头,质疑店家报价有水分。 但店家坚持“必须换原厂件”,不肯让步,最后干脆把她告上了法院,要求全额赔偿维修费。 法官提到《民法典》里的规定,说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权益造成损害,就要承担侵权责任。 而万叶作为成年人,试戴这么贵的手表没尽到注意义务,确实有过失,这是主要责任。 而且万叶是“潜在消费者”,有了解商品的权利,不能因为她没明确要买就否定这个权利。 最终法院判了,万叶要赔偿17800元维修费,店方承担剩下的费用。 说到底,这事儿不是“谁对谁错”那么简单。 对店家来说,高端店卖的不只是商品,更该有匹配价格的服务。 对像万叶这样的普通消费者,碰到超出自己消费经验的贵重商品,别不好意思问,不确定能不能试戴就先开口。 真要是不小心出了意外,也别慌,先固定证据,拍照留底,再和店家协商,必要时走法律途径。 买卖双方其实是站在同一边的,店家需要消费者信任,消费者需要店家提供安全的体验环境。 只有店家把服务的“安全网”织密,消费者把“谨慎弦”绷紧,才能少些这样的纠纷,让消费环境更踏实。 毕竟不管是买几百块的日用品,还是几十万的名表,大家图的都是顺心,而不是闹到法院的糟心。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北京,一女子在表店试戴了一款价值21万元的手表,谁知试戴过程中手表不慎滑落在地,
拾九观人间
2025-10-22 10:53:01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