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了,鸿蒙6为啥突然能和苹果设备互传,不是因为技术突破多难、生态壁垒多厚,而是因为华为真的把跨生态互联做通了 以前用华为手机和苹果设备互传个文件,真的是件挺让人头大的事。 不是得费劲巴拉开个微信、QQ传个图,就是得绕一圈发个邮件。 蓝牙大多数时候压根连不上,就算能连上也慢得跟蜗牛一样,传完一张照片都得等上半天。 关键是,图片一压缩,质量也没了,视频更别提,卡顿模糊不说,还费流量。 出去玩拍点照片,想发给用苹果手机的朋友,那可真是折磨。 可现在,鸿蒙6上线之后,传文件居然变得特别顺畅,华为手机和苹果设备之间直接就能互传了,速度快、没压缩、还不用装第三方软件。 不少人都在问,这事儿是怎么做到的?难道鸿蒙突然搞了个技术大突破? 其实真不是。 这事儿背后说到底,还是华为在“让不同系统之间能好好说话”这件事上,走通了别家走不通的路。 不是技术多神秘,也不是苹果哪天突然良心发现开放了系统,而是华为早早就把眼光放在“跨生态互联”这件事上,默默干了好几年,终于把最难啃的那块骨头啃下来了。 这事儿得从头说。 华为早在2023年就给鸿蒙下了一个大目标,那就是不再套安卓的壳,自己搞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当时很多人只关注这是不是“去安卓化”,但没注意到,华为提到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做“全场景互联”,也就是说不光让自家手机、电脑、手表能协同,还要努力打通不同品牌、不同系统之间的壁垒。 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特别难。 因为像苹果这样的厂商,系统封闭得很,安卓阵营自己内部也各有各的协议,互相之间一点都不统一。 说白了,就是你家搞你家的,我家搞我家的,谁也不愿意配合谁。 到了2024年,事情开始有了点眉目。 那年7月,华为正式推出鸿蒙6。 和以往那些系统升级不一样,这次最亮眼的地方不是界面多炫、功能多新,而是它真的从系统底层做了调整,加入了一个叫“星闪”的近距离传输协议。 这玩意儿其实早在2022年就开始研究了,后来逐步被纳入我国的短距通信标准体系。 它的特点就是传得快、延迟低,还特别省电,关键是它开放兼容,不像某些协议那样把门锁得死死的。 这就为不同设备之间互传数据打下了底层基础。 但光有传输协议也不行,还得系统层面能配合得上。 这时候华为又联合了不少国内厂商和研究机构,搞了一个“互联互通标准”,目的是让不同品牌的设备,即便系统不一样,也能在一套统一的规则下互相传东西。 这就相当于以前大家说的是各地方言,现在统一学普通话,起码能听懂彼此在说啥。 到2024年中,这套标准已经通过了相关审批,开始在一些设备上试点用起来了。 参考:zaker——华为鸿蒙 6 炸场!首次支持苹果设备互传,流畅度暴增40%,余承东:就像换了新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