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

虎虎聊娱乐 2025-10-27 20:38:02

“中美差距究竟有多大?”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再次语出惊人!他说:“我们经常说中国AI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美国那边起步早,2017年谷歌就搞出了Transformer架构,这玩意儿成了大模型的底子,全球多少项目都得靠它撑腰。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瞬间火遍天下,那时候硅谷的实验室里,数据和算力堆成山,产品一出就抢了先机。中国呢,从国家层面早有规划,2017年起就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23年又明确了到2025年建好AI创新体系的目标。我们的投入大,市场活,应用落地快,但梁文峰那番话,正好点出痛处:光追时间不够,得追本质。 梁文峰这人,浙大毕业,早年搞量化基金,2023年创办DeepSeek,专攻开源大模型。2025年1月,他在专访里直言不讳,说中国AI和美国差的不是一两年,而是原创跟模仿的本质区别。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搁在当下中美科技博弈的大背景下,扎心得紧。想想看,美国的AI论文引用率2024年占42.9%,我们40.2%,看着咬得近,可高影响力论文上,人家多是基础理论突破,我们偏应用优化。这就好比盖楼,人家先打好地基,我们虽盖得快,但底子不牢,早晚得补课。 拿芯片说事儿,美国NVIDIA的H100、A100卡脖子,出口管制一出,高档货就进不来。我们转头用华为昇腾910B,2024年这芯片算力640TOPS,内存大,但训练大模型时效率还得靠集群堆。结果呢,成本高,时间长。人才上,美国6.3万AI从业者,斯坦福和谷歌间流动率37%,高校企业无缝对接。我们5.2万人,合作率15%,但增速猛,2024年人才规模涨28.7%。谷歌一家AI专家就2569人,人均论文1.8倍于腾讯阿里华为加起来,引用高15%。多样性上,美国女性科研占比20.1%,我们9.3%,生态还需拓宽。 专利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全球AI专利,中国占69.7%,但多是应用层小改进,核心算法如Transformer变体,还在美国手里。复旦的伏羲模型2023年上线,预测45天天气,准头高,但架构是人家改进版。特斯拉自动驾驶跑10亿英里,事故率人类1/20,靠底层算法迭代。我们无人舰艇、无人机编队实战强,但控制核心得继续自主化。梁文峰这话,说到根上:模仿能追一时,原创才能领风骚。不改这毛病,永远当跟班,有些硬骨头必须啃。 当然,我们不是没底气。DeepSeek2025年1月推开源模型,成本低到30万美元,国际评测追上顶级,逼得OpenAI也开放权重。华为昇腾开源后,开发者蜂拥而上,生态活络。应用上,科大讯飞语音准到98%,商汤人脸系统铺1200城,这些接地气的成果,靠的就是我们把技术变产品的本事。国家研发投入增速是美国4倍,2025年AI出版物占比23.2%,专利70%以上。私营投资美国1091亿,中国93亿,但我们增速超30%,政策一揽子支持,高校企业桥越搭越宽。 美国自己也有麻烦,2025年联邦预算拟砍基础研究34%,NIH奖项降29%,NSF减50%,这给我们追赶开了口子。梁文峰的探索,正好赶上这节骨眼。DeepSeek从量化转AI,押注开源,2024年7月专访里他就说,中国AI得有人站前沿,不能总跟。结果呢,公司模型火爆,微软Azure上架,全球开发者用着顺手。这不光是企业事儿,更是国家战略的缩影。我们的AI发展,靠集体智慧,靠政策东风,靠市场拉动,一步步从应用强项往原创转型。 长远看,这场AI马拉松,美国领跑靠积累,我们发力靠速度。不能总优化别人框架,得自己育新种。从气候预测到自动驾驶,人家啃硬骨头,我们也得跟上。

0 阅读:0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