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土耳其宣布了 10月27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80亿英镑的军购协议,土耳其将向英国采购20架“台风”战斗机 这笔交易的单价相当醒目,20架战机合计80亿英镑(约107亿美元),平均每架4亿英镑。对比德国上月签下的20架同型战机订单仅37.5亿欧元(约32.5亿英镑),土耳其的采购价确实高出不少 。 对英国军工来说,这简直是雪中送炭。BAE系统公司的沃顿工厂“台风”组装线此前已停产,而该项目直接支撑着英国2万个工作岗位,订单一来,生产线终于能重新运转。 懂行的都知道这账不能这么算,土耳其再有钱也不至于当冤大头,这高价背后全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无奈。早几年土耳其本来是F-35项目的合作伙伴,花了14亿美元研发费,结果就因为买了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直接被美国踢出项目,战机一架没拿到,钱也没要回来。后来想退而求其次买F-16,美国国会又层层设卡,一会儿拿人权说事,一会儿要土耳其在中东问题上让步,订单拖了好几年没下文。 更着急的是隔壁希腊,前脚刚买了法国“阵风”,后脚又敲定了F-35的订单,土耳其手里那批机龄超30年的老F-16根本顶不住。自家的五代机“可汗”还在研发,离服役差着十万八千里,空中力量眼看着就要被拉开差距,这时候“台风”就算贵点,也得咬牙拿下——说白了就是买个“过渡安全感”。 英国这边更像是接住了救命的浮木。兰开夏郡沃顿工厂的工人们最清楚,去年卡塔儿的订单交付完,生产线就基本停了,机库里剩最后一架战机等着零件,车间里连机器轰鸣声都没了。要知道这可是英国航空工业的命脉,“台风”项目支撑着2万个岗位,真停产了,那些造战机机身、调试雷达的手艺就得断代,以后想搞下一代战机都没人会干了。现在土耳其的订单一到,不光生产线能转起来,罗尔斯·罗伊斯的发动机、配套的航电系统供应商也能跟着活过来。 这高价里藏着的“隐藏款”才是关键。土耳其哪是单纯买战机,分明是买BAE系统公司的技术敲门砖。自家“可汗”战机卡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大推力发动机这两道坎上,而这些正是英国军工的拿手好戏。协议里没明说的,恐怕是英国要帮土耳其搞航空工业升级,这可比卖几架战机的利润值多了。反观德国的订单,就是纯粹的战机采购,没附加任何技术合作,价格自然没法比。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台风”是英、德、西、意四国联合研制的,出口得四国点头。前几年德国一直反对卖给土耳其,直到今年才松口。这里面少不了地缘政治的交换,土耳其在北约里的位置特殊,英国拉着德国松口,既帮自家军工解了围,又巩固了北约的东部防线,算是一举两得。 说到底这交易就是各取所需的默契。土耳其花高价买时间、买技术、买安全;英国卖战机保工厂、保技能、保军工根基。只是这“双赢”里藏着两边的软肋——英国军工越来越依赖出口订单续命,土耳其则在美欧之间反复找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陷入被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