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就在今天,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

柳淮蕊 2025-10-30 00:10:33

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就在今天,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国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相信很多朋友都发现了,美国那套“制裁大棒+利益交换”的老把戏,又一次在印度身上得逞了,这也是美国精准掐住印度软肋后的必然结果。 这事得从10月23日说起,美国财政部突然扔出重磅制裁,直接把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拉进黑名单,不光冻结它们在美国的资产,还放出狠招:11月21日前必须终止所有相关交易,谁敢继续合作,就可能被踢出全球金融系统,保险、海运、支付全卡壳。 这招太毒了,要知道这两家巨头可不是小角色,合计贡献了俄罗斯近半数的原油出口量,日均出口高达310万桶,俄罗斯石油公司一家就占了本国产量的40%,卢克石油作为最大私营能源企业也贡献了15%。 美国这是直接冲着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动脉”下手,而印度恰恰是这条动脉上最粗的“供血管”之一。 过去三年印度对俄油的依赖,简直不要太高,俄乌冲突前他们还几乎不碰,现在已经冲到俄罗斯海运石油最大买家的位置,2025年俄油占印度进口总量的36%,高峰期一天能买200万桶,比沙特还多。 印度炼油厂早就把俄油当成了“利润密码”,一边以低价进货,一边加工成成品油转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连信实工业这样的巨头,都签了每日50万桶的长期协议。 可美国一祭出二级制裁,印度立马慌了神,他们的经济命脉捏在美国手里,对美出口占比不低,之前特朗普政府放风要加征50%惩罚性关税,已经让印度企业扛不住了,要是真被踢出美元结算系统,损失可比俄油的便宜差价大得多。 所以印度“突然停购”,看似意外实则必然。 现在印度最大私营炼油商信实工业,已经明确表态“遵守西方制裁”,要知道这家企业之前可是俄油的铁杆买家,现在连长期协议都得掂量着暂停。 更惨的是Nayara能源,这家由卢克石油控股的炼厂,16%的印度俄油进口都经它手,几乎全靠俄油续命,之前就被欧盟、英国拉黑,美国这次补刀,直接断了它的活路。 印度油气部至今闭口不谈,但市场早就乱了套,10月中旬起新加坡现货市场的俄油交易就凉了,印度买家全涌去抢中东油,船队调度表改了又改,这分明是被制裁逼得不得不低头。 美国的目的可不止是打俄罗斯,更深的算计藏在能源霸权和政治博弈当中。 要是能掐断俄油的亚洲销路,就能让俄罗斯政府的财政窟窿越扩越大,这两家公司的收入占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四成多,印度这一撤,普京的钱袋子立马就得瘪下去。 这也是在给全球“不听话”的国家立规矩:谁不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就用金融大棒收拾谁。 更阴险的是,把印度从俄油市场赶出来,美国自家的页岩油、中东盟友的石油才能趁机补位,既赚了钱,又巩固了石油美元体系。 特朗普在10月15日的记者会上,得意洋洋地喊“印度已经同意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还逼着中国也跟进,这吃相简直不要太难看。 不过这出戏里最耐人寻味的,是中印两国应对此事的鲜明态度。 印度选了“战术性规避”,莫迪给的是“口头保证”,还强调“需要一个过程”,看似给了美国面子,实则是缓兵之计,可终究还是被牵着鼻子走。 中国则完全是另一番姿态,外交部发言人10月16日直接表态,“中俄合作正当合法、不容干扰”,还放出“坚决反制”的狠话。 我们之所以有这底气,因为中俄合作不是临时的“便宜买卖”,而是深度绑定的战略布局,“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早就投产,原油管道每天80万桶稳定输送,更关键的是两国早用本币结算绕开了美元系统,美国的制裁大棒挥过来根本没着力点。 这一对比,把印度的战略脆弱性凸显的清清楚楚。 有人说印度是“实用主义”,可这种被霸权裹挟的“实用”,本质上是任人宰割的无奈。 美国今天能逼他们停购俄油,明天就能逼他们在台海、南海问题上选边站,这种“好处占一时,主权让三分”的玩法,迟早要吃大亏。 反观美国,看似赢了一局,其实也在加速透支自己的信誉,动不动就把金融工具武器化,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元霸权的风险,反而倒逼“去美元化”提速。 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说得好,只要中国需要,俄罗斯愿意输送“任意数量”的石油,这种战略互信,可不是美国的制裁能打散的。 这么看来,印度停购俄油这事,就是美国霸权霸凌的鲜活案例。 美国用一场精准的制裁,既敲打了俄罗斯,又控制了印度,还顺带巩固了自己的能源霸权,目的确实达到了。 但这胜利是暂时的,因为霸权逻辑从来走不远,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抱团反制,当本币结算、能源自主成为潮流,美国再想靠制裁操纵全球,只会越来越难。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