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美国参议院又宣布了 据环球时报11月7日报道,当地时间6日,美国参议院

红楼背疏影 2025-11-07 18:20:00

新消息 美国参议院又宣布了 据环球时报11月7日报道,当地时间6日,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约翰·图恩宣布,当地时间7日要再次表决拨款法案,目标是结束联邦政府停摆危机,这已经是法案第15次站上参议院表决台了。 此次停摆始于10月26日,核心分歧是特朗普政府提出的1.2万亿美元拨款方案中,3800亿用于军费增幅、120亿建美墨边境墙,而民主党坚持削减500亿军费转投民生。参议院需60票通过法案,目前共和党占52席、民主党48席,关键在4名摇摆议员。 尽管政府停摆在美国历史上多次发生,但此次具有显著特殊性。回顾历史,1995年克林顿政府时期停摆21天,核心分歧为医保改革;2018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时停摆35天,争议焦点是边境墙拨款;而此次为两党在军事战略层面的直接对峙,且发生于美军全球部署的关键阶段。 最直观的影响已传到军方。美国国防部11月5日通报显示,驻亚太的“里根”号航母因维修拨款未到位,原定11月的部署延期;驻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3架F-35战机因零部件断供停飞。更严重的是,退伍军人事务部数据显示,已有12万退伍军人的医疗补贴延迟发放。 2013年政府停摆的教训可供参照。当时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演习规模被迫缩减,1艘驱逐舰因燃油拨款不足提前返航,被外媒评价为“霸权续航能力不足”。 此次军事领域受影响更为严重——特朗普政府正推进“印太威慑计划”,计划向波兰增派2个装甲旅,因拨款未落实,装备运输工作陷入停滞。 共和党援引国防部报告主张:“中国2025年军费增幅达7.2%,若美方削减军费,将丧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民主党则以退伍军人问卷数据为依据,指出68%受访者更关注医疗保障而非航母部署。 主流媒体普遍忽视一项关键细节:特朗普政府此次提出的军费预算中,包含150亿美元“新型核威慑基金”,计划用于升级30枚民兵-3导弹。 而民主党则依据2024年度审计报告提出质疑——五角大楼当年存在360亿美元军费账目不明问题,要求完成审计后再落实拨款。这一争议构成谈判的核心暗线。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11月6日紧急访美,公开呼吁“保障军费以维持对俄威慑”,实则担心美军缩减驻东欧兵力。 而俄罗斯趁机行动,俄国防部宣布11月将与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地点就在靠近波兰的边境地区。 “美军实力雄厚,停摆影响有限”的观点存在明显偏差。现代战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后勤保障,而非单纯的武器装备数量。 2020年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因后勤拨款中断,前线弹药仅支撑12天便告枯竭。美军虽规模庞大,但全球374个军事基地日均消耗达1.2亿美元,停摆持续时间越长,其战略被动性越突出。 再看国内民生,矛盾已开始爆发,11月4日,华盛顿爆发抗议活动,2万联邦雇员举着“要工资养家”的标语游行;得州农场主因农业补贴延迟发放,已有500家农场宣布破产。民主党议员在听证会上拿出数据:停摆每天造成美国经济损失19亿美元,远超两党争论的500亿差额。 历史经验显示,此类政治僵局的打破往往需要外部因素推动。1995年停摆终结的直接原因,是俄亥俄州暴雪灾害后联邦救灾资金无法拨付;2018年则因加州山火迫使两党达成妥协。 此次可能的推动因素来自军方——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已向两党领袖发出私下警告,“驻中东部队弹药库存仅能维持90天”。 从宏观视角看,此次危机是美国“霸权透支”的必然结果。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3.5%以上,2024年军费支出达8770亿美元,相当于中、俄、印三国总和。 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球排名已跌至第13位,桥梁、公路老化率超60%,两党始终未能平衡“对外扩张”与“对内治理”的资源分配矛盾。 回到此次表决,4名摇摆议员的态度是关键。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共和党参议员图米已表态,“可接受削减200亿军费,但边境墙拨款不能少”;民主党参议员曼钦则提出“冻结军费增幅一年,优先解决退伍军人医疗”。双方差距在缩小,但仍有鸿沟。 即便此次法案表决通过,也仅能实现短期缓解。美国预算专家戴维·沃克测算数据显示,至2030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将超过军费规模,“借债维持霸权”的模式难以持续。此次第15次表决的争议,实质是美国内部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未来类似政治僵局的发生频率可能进一步提升。 从客观视角可得出两点核心认知:其一,美军全球部署体系已显现“力不从心”的迹象,其战略威慑能力并非无懈可击;其二,若一个国家过度侧重对外威慑,忽视内部民生与基础治理,即便拥有强大霸权,也可能从内部开始瓦解。11月7日的表决结果仅是阶段性节点,美国深层结构性困境的显性化进程才刚刚开启。 信息来源:美参议院7日将再次表决拨款法案以结束政府“停摆” 环球时报2025-11-07 14:39北京

0 阅读:32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