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飘了:若大陆不作书面保证,台湾将拒绝出席!国台办一句话定调 “如果大陆不书面保证‘平等对待’和‘人身安全’,台湾将拒绝参加2026年大陆主办的APEC峰会!” 台当局怕是忘了,他们能踏上APEC的红毯,从来不是靠什么“谈判筹码”,全凭三十年前就钉死的规矩托着。 1993年西雅图那场会议定下的规矩,早把底线划得清清楚楚:台湾只能以“中国台北”名义参会,代表必须是主管经济的民间或半官方人士,头衔沾“外交”二字直接打回,连文件里出现“中华民国”都得自动屏蔽。 2001年上海APEC,台方原定派“外交部长”参会,最后还不是乖乖换成经济部门负责人;2014年北京峰会,连代表的名片都提前换了三遍,就怕踩线被拒,规则摆了三十年,以前求着参会时从不吭声,怎么轮到大陆主办,倒想起要“平等”了? 孙俭元这波跳脚,藏着去年庆州APEC的小算盘,上次在韩国,借着东道主的宽松尺度,台方代表多蹭了两场双边会谈,回来就错把侥幸当本事,以为能借着深圳峰会的机会把“地区身份”往“国家”上拽。 可他们没算到,庆州峰会最后是中国接棒东道主,交接仪式上那句“相约深圳”,早就把“一个中国原则”焊在了明年的议程里,大陆主办的峰会,规则只会比往届更严,哪容得下这种偷换概念的伎俩。 更可笑的是那“人身安全”的借口,历年来台湾代表赴大陆参会,从通关的专用通道到行程中的24小时安保,连饮食偏好都提前对接妥当,上回旧金山峰会,台商代表私下说过,大陆给的保障比在岛内出席活动还周全。这会儿突然扯安全问题,说白了就是能占便宜时装糊涂,见没法突破底线就撒泼——典型的占不到便宜就闹脾气。 APEC秘书处早把话说透了,6日发的声明里一句“所有成员应遵守组织章程”,被外媒直接译成“东道主拥有最终解释权”,这可不是空话,2018年巴新峰会时,主办方见台湾设的“代表处”招牌违规,当场就拆了下来,台当局连屁都不敢放,这次秘书处提前敲警钟,等于公开给台当局泼冷水:别想在规则上耍花样。 最着急的是台湾工商界。工业总会、商业总会七大团体罕见同一天发通稿,直言APEC是台湾企业蹭CPTPP、印太经济框架的“侧门”,缺席等于自断供应链,要知道,台湾对APEC经济体的出口占比高达65%,电子元件、精密机械这些支柱产业,每年靠峰会签的订单能撑起20多万个岗位。有台商私下吐槽:“孙俭元拍桌子前,咋不问问我们这些要靠大陆吃饭的?” 美国倒是跟着起哄,国务院发言人喊着“要保障台湾代表待遇”,转头就派波音、高通的高管扎堆来大陆谈合作,他们心里门儿清,APEC是亚太经贸的命脉,真让台湾缺席,损失的是台积电的订单、鸿海的合作,最后买单的是台湾民生。这种嘴上撑腰、实际拆台的把戏,台当局还当个宝。 岛内反对声浪也藏不住了,国民党发言人直接开炮:“拿经济当政治筹码,是绑架全台民生!”连绿营支持者都在论坛吐槽:“上次缺了东盟经贸会,我家工厂就丢了订单,再缺APEC,喝西北风吗?”台当局的支持率连着三天下跌,显然这出闹剧连自己人都骗不了。 国台办一句话就定了调:“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台湾参会安排有章可循,任何炒作都是徒劳。”这话没给丝毫余地,直接戳破了台当局的伪装——他们根本不是真要“安全保障”,而是想借着参会搞“两个中国”的政治操弄。 闹到最后,坑的还是台湾自己。中小企业等着订单救命,年轻人盼着经贸机会,台当局却在拿这些当赌注,真要是被拒之门外,丢的不只是面子,还有实实在在的饭碗,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操作,也就台当局能干得出来。 你说他们是真不懂规矩,还是故意给两岸关系添堵?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