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幕:第二天激战
时间:1934年11月29日
地点:新圩平头岭、尖背岭阵地、红5师指挥所、红15团阵地
• 全景:11月29日拂晓,夜色尚未完全褪去,6架敌机带着刺耳的轰鸣从天际俯冲而下,机翼下的炸弹如黑雨般砸向红5师防守的平头岭、尖背岭阵地。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撕裂晨雾,山石飞溅,树木被连根拔起,原本就简陋的战壕瞬间被夷为焦土,浓烟滚滚升腾,将两座山头笼罩得严严实实,满目疮痍的阵地在炮火中剧烈颤抖。
• 中景:敌机盘旋扫射,子弹在地面划出密密麻麻的弹痕。李天佑站在指挥所的观察孔前,眉头紧拧,拳头攥得发白。钟赤兵在一旁不断安抚着通讯兵:“稳住!把各团的伤亡和战况随时报上来!”话音刚落,一颗炮弹落在指挥所附近,屋顶的泥土簌簌掉落,两人却纹丝不动,目光死死盯着前线。
• 全景:炮火停歇的间隙,黑压压的桂军士兵分多路向山头发起轮番冲击,喊杀声震天动地。红5师将士从战壕废墟中爬起,抹去脸上的尘土与血迹,沉着举枪射击。红14团团长黄冕昌亲自守在尖背岭主峰,挥舞着驳壳枪高喊:“兄弟们,把敌人压下去!”战士们依托残存的掩体,手榴弹接连投向敌群,炸起阵阵烟尘。
• 近景:激战半日,红军弹药消耗殆尽,步枪里已无子弹。一名年轻战士握紧刺刀,看着冲上来的桂军,回头对身边的战友喊:“拼了!”两人同时跃出掩体,与敌人展开肉搏。刺刀刺入肉体的闷响、骨骼断裂的脆响交织,战士们哪怕被数名敌人围攻,也死死咬住敌人不放,有的甚至用牙齿撕咬敌人的耳朵,直到力竭倒下。
• 中景:中午时分,红5师指挥所的电话突然响起,李天佑一把抓起听筒,听筒里传来红15团参谋长何德全嘶哑急促的声音:“师长!团长白志文被流弹击中手臂,政委罗元发大腿负伤,三个营长牺牲了两个,全团伤亡已经超过五百人,剩下的弟兄快顶不住了,请求撤至第二道防线!”
• 近景:李天佑脸色瞬间凝重,他沉默两秒,目光扫过身旁的钟赤兵,两人眼神交汇,都看到了彼此的痛心与决绝。李天佑对着听筒沉声道:“准撤!告诉白团长、罗政委,带着弟兄们守住第二道防线,我马上派预备队支援你们!”放下电话,他一拳砸在桌案上,桌上的油灯剧烈摇晃。
第七幕:第三天激战
时间:1934年11月30日
地点:新圩第二道防线、尖背岭、平头岭、虎形包阵地
• 全景:11月30日天刚亮,桂军的进攻再次打响,炮火比前两日更为猛烈。红5师已伤亡大半,前沿数个小山头相继失守,残存的工事完全暴露在敌军炮火射程内,子弹呼啸着穿过临时掩体,师指挥所外也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成为名副其实的前沿阵地。
• 中景:李天佑频繁走到观察孔前眺望江面方向,神色焦灼,不时对通讯兵说:“再给军团部发报,询问军委纵队渡江情况!”钟赤兵则穿梭在指挥所周边的散兵线中,拍着战士们的肩膀鼓舞士气:“同志们坚持住,中央纵队还在渡江,我们多守一分钟,大部队就多一分安全!”
• 全景:上午十点,桂军集中兵力猛攻尖背岭和平头岭,红14团、红15团将士虽顽强抵抗,但兵力悬殊,阵地接连被突破。黄冕昌率红14团残部交替掩护,边打边退;白志文、罗元发忍着伤痛,指挥红15团战士向板桥铺附近的虎形包转移。撤退途中,战士们不断回头射击,用生命掩护战友后撤。
• 全景:虎形包是新圩防线最后一处战略制高点,红军将士连夜构筑数层简易工事,集中仅存的兵力死守。桂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猛攻,数公里长的战场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山岗与水田。一名重伤的战士躺在战壕里,用尽最后力气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爆炸的火光中,他年轻的脸庞定格在坚毅的笑容里。
• 近景:红15团政委罗元发拄着步枪,大腿的伤口不断渗血,他对着战士们高喊:“只要有一个人在,就不能让敌人过虎形包!”战士们齐声响应,哪怕只剩一口气,也挣扎着爬向射击位置。
• 全景:中午时分,数架敌机再次飞抵虎形包上空,狂轰滥炸,山头被削低了数尺。同时,桂军派出重兵迂回左侧高山,对虎形包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红军腹背受敌,伤亡急剧增加,阵地逐渐被敌军蚕食。
• 中景:黄冕昌眼看阵地即将失守,对身边的参谋喊:“组织突围!向楠木山、炮楼山转移!”战士们相互搀扶,拖着伤员,在浓烟的掩护下交替后撤,身后的虎形包阵地很快被桂军占领,旗帜在硝烟中倒下。
第八幕:完成任务
时间:1934年11月30日下午4时 - 深夜
地点:楠木山、炮楼山阵地、红5师指挥所、渠口湘江渡口
• 全景:虎形包失守后,红5师残部退守楠木山和炮楼山一线,依托仅剩的险要山头,死死扼住灌阳通往新圩的马路要冲。战士们趴在冰冷的山石上,有的没有枪支就握着石头,眼神坚定地盯着山下的敌军,哪怕只剩数百人,也没有一人退缩。
• 中景:下午4时许,红5师指挥所的电话突然响起,李天佑快步上前接听,听筒里传来军团部清晰的指令:“李师长、钟政委,军委第一纵队已于今晨顺利渡江,第二纵队即将完成渡江!命令红5师即刻将防务移交红6师第18团,迅速撤离阵地,兼程西进渡江!”
• 近景:李天佑和钟赤兵同时愣住,随即眼中迸发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释然,连日来的疲惫与紧绷瞬间消散了大半。李天佑对着听筒高声回应:“红5师收到!保证完成移交,按时渡江!”放下电话,他转身对钟赤兵笑道:“老钟,我们守住了!”钟赤兵用力点头,眼眶泛红。
• 全景:红6师第18团迅速接防阵地,红5师将士有序撤离。在临时集结点,战士们相互清点人数,原本三千余人的红5师,此刻只剩下一千多人,幸存者们衣衫褴褛、伤痕累累,却依旧保持着整齐的队列,眼神里带着劫后余生的坚毅。
• 全景:当夜,月色皎洁,满天星斗映照大地。李天佑、钟赤兵率领红5师幸存将士,踏着夜色急行军赶到渠口湘江渡口。江水湍急,寒气刺骨,战士们相互搀扶着,有的推着简易木筏,有的直接蹚水过江。李天佑站在江边,回望新圩方向,那里埋葬着两千多名战友的忠魂,他默默敬礼,随后转身踏入江水,向西疾行而去。
第九幕:尾声
时间:无
地点:无
• 旁白(深沉庄重):新圩阻击战,红5师以寡敌众,与桂军精锐激战三天两夜,用两千多名指战员的鲜血和生命,为军委纵队和后续军团撑开了一条西进通道。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用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长征路上的不朽丰碑。
• 全景:画面渐暗,依次闪过永安关大捷中“小老虎连”的旗帜、高虎脑阵地的硝烟、新圩战场上战士们冲锋的背影、湘江渡口西行的队伍。最终,画面定格在一面鲜红的红军军旗上,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下方浮现一行字:革命先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