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特朗普突然摊牌了! “剧本”反转太快!美国这出“道义援助”,原来是“先赊账再逼单”的生意特朗普11号在记者会上宣布,美国将停止对乌克兰3500亿的援助,要求乌克兰通过北约向美国下单购买武器,此时此刻网友的心情和特朗普当年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时差不多,“剧本”反转太快,以至于来不及备货。 白宫记者会的这番话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我们不再向乌克兰付钱,现在他们通过北约向我们付钱。”特朗普站在话筒前,轻描淡写地把美国持续数年的援乌政策翻了个页。他那句“我们花了3500亿美元”像记重锤,砸碎了所有人对“无偿援助”的幻想。 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是桩生意。别人看见战火纷飞,他看见的却是账本上跳动的数字。这3500亿美元不是凭空消失的,它们流进了美国军火商的仓库,又化作武器装备运往乌克兰。生意模式现在要升级了——从“免费赠送”变成“现款交易”。 特朗普自信地告诉全世界:“如果当时我是总统,这场战争永远不会发生。如果不是我当总统,这场战争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话语间透着那种熟悉的“只有我能解决”的气势。他还不忘提醒大家:“别忘了我已经结束八场战争,第九场也快了。” 欧洲盟友被推到了前线。特朗普今年8月25日就明确表态,美国要改变对乌政策,不再直接提供资金援助,乌克兰需要武器得找欧洲北约伙伴。美国甘心退居“辅助角色”,把主导责任甩给了欧洲国家。 丹麦似乎听懂了信号,宣布了价值2.17亿美元的新一轮对乌军事援助。自2022年以来,这个北欧国家的援助总额累计达到近110亿美元。欧洲正被一步步推向承担乌克兰危机成本的前台。 乌克兰财政部长谢尔盖·马尔琴科今年5月说过,乌克兰未来30年内不打算偿还西方伙伴的债务。这话现在看来像个伏笔——美国显然不打算继续当这个“冤大头”了。 战场上的防空警报依然刺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刚宣布计划从美国购买27套“爱国者”防空系统,这个庞大的军购计划遇上特朗普的新政策,显得格外讽刺。乌克兰再想获得保护,得真金白银地掏钱了。 特朗普对此毫不愧疚,反而认为美国在乌克兰局势中“受损”了。他那句“我们花了3500亿美元”里透着不满,仿佛在说:这场戏该换主角了。 北约的内部动态同样微妙。特朗普发表讲话的同一天,北约-乌克兰理事会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乌克兰副总理汇报着改革进展和防务需求,而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明确表示,北约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因为这可能导致与俄罗斯的直接武装冲突。 俄罗斯方面的表态一如既往。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俄罗斯对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冲突持开放态度。但同时警告,西方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无助于谈判,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战争与和平的背后,永远是利益的博弈。特朗普的贸易观同样体现在对印政策上。他宣布美国“非常接近”与印度达成“公平贸易协议”,并暗示最终会降低对印度商品征收的50%关税。在他眼中,乌克兰援助和贸易协议都是生意,只是战场不同。 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美国武器出口因政府停摆已被推迟,包括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军火交付卡壳,更加坚定了特朗普改变政策的决心。 那个曾经喊着“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如今把这句话贯彻得淋漓尽致。他不打算继续承担盟友的责任,而是要明算账。乌克兰危机对他而言,不是地缘政治的较量,而是一笔需要重新核算成本的生意。 国际援助的面具落下,露出的是现实主义的冷酷。欧洲是否愿意接盘?乌克兰能否买得起所需的保护?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重塑未来的欧洲安全格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