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外交部宣布了 2025年11月13日,乌克兰外交部宣布,因缺乏成果,乌克兰方面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将停止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据央视新闻报道) 从2025年5月在土耳其重启的三轮直接谈判来看,真正落地的只有换俘协议,1200人规模的人道主义交换只完成不到三成,而停火、领土这些关键议题始终卡在原地。俄方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等四地,乌方则坚决拒绝割地,这种无法调和的分歧,让谈判桌变成了双方重申立场的舞台,而非解决问题的平台。 乌克兰高层早已完成路线调整,“先打后谈”成为主流,撤换温和派官员、启用鹰派幕僚,本质上是想靠战场态势逼俄方让步。可前线胶着的同时,西方援助正陷入瓶颈:美国国会对追加援乌预算争论不休,欧洲内部匈牙利屡次阻挠,德国民众反对大规模援助的声音已然占优。此时宣布停止谈判,更像是基辅向西方释放的信号——没有和平选项,援助就不能断。 三年冲突下来,乌克兰常住人口流失,劳动力真空让黑土地无人收割,顿巴斯的工厂在风雨中锈迹斑斑。俄方一天近13亿美元的轰炸消耗,炸断的是乌克兰的能源命脉,数百万居民面临停电限暖的寒冬;而乌克兰的人力枯竭,让战后重建都成了奢望。俄外交部指责乌方缺乏和平意愿,乌方抱怨俄方谈判代表没有自主权,这场口水战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流离。 谈判的暂停从来不是战争的结束,而是消耗战的升级。当和平被包装成“无意义的妥协”,当战场成果被当成唯一筹码,受伤的永远是那些渴望安稳生活的普通人。各方博弈的算盘打得再精,也掩盖不了战争带来的系统性破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