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现实的话: “当你老了,你会发现,你曾经拼命遮风挡雨的儿女,并没有能力那么孝顺。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陪你,因为他们也像你一样,疲于奔命,用仅有的精力,努力爱他们的孩子,经营他们的家庭,然后使劲压榨点精力,关心远在老家的爹娘。所以啊,人一生的精神寄托最好不要是人。人生下半场,拼的不是养儿防老,而是余额和健康。” 六十五岁生日那天,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等电话。晨光从东窗转到西窗,手机始终沉默。傍晚时分,铃声终于响起,儿子在电话那头气喘吁吁:"妈,今天项目验收,明天一定补过。" 我望着桌上凉透的长寿面,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的今天,母亲也是这样坐在老屋里,等我下班后匆匆赶去买的那个小蛋糕。 孙女小雨暑假来看我,带着厚厚一叠补习班作业。她趴在书桌上奋笔疾书的样子,像极了当年挑灯夜读的儿子。我想给她削个苹果,她头也不抬:"奶奶,等我写完这套卷子。" 第三天儿子就来接她了:"妈,小雨要参加夏令营。"临走时小雨偷偷告诉我:"奶奶,等我考上大学,天天陪你。" 我笑着点头,想起儿子小时候也说过同样的话。 心脏查出问题时,我在医院住了七天。儿子请了护工,女儿寄来进口营养品。出院那天,儿子来接我,车上还在开视频会议。我看着他鬓角的白发,把"能不能多住几天"咽了回去。 社区组织老人学钢琴,我报了名。第一次弹出《茉莉花》时,手指都在发抖。老师是退休音乐教授,他说:"音乐是最好的陪伴,它永远不会辜负你。" 现在每天练琴两小时,邻居家的孩子常趴在窗边听。昨天有个小女孩送来一朵栀子花:"奶奶,你弹得真好听。" 老同事张姐搬去和女儿同住,不到半年就回来了。"像个外人,"她摆弄着新买的茶具,"他们叫外卖不问我口味,看电影不叫我,连吵架都躲进卧室。" 我给她泡了杯陈皮茶:"咱们这代人,总得学会自己陪自己。" 上个月开始学画画,第一幅素描就是老家院子。石榴树、水井、石磨,记忆里的景物在笔尖复活。画到厨房窗户时,突然看见母亲年轻时的身影,原来我也成了她。 重阳节孩子们都回来了,家里难得热闹。媳妇在厨房忙碌,儿子在修漏水的水龙头,小雨在练新学的曲子。我坐在阳光里看着他们,忽然很满足。 临走时儿子塞给我一张卡:"妈,别舍不得花。"我收下了,但没告诉他,我的退休金足够生活。这些年来,我学会了定期旅行,学会了网购,学会了用手机支付。银行余额像把保护伞,让我在老去的路上走得从容。 最近迷上养多肉。阳台上的盆栽越来越多,胖嘟嘟的叶片在阳光下像玉雕。每天浇水、松土、换盆,时间过得飞快。有盆虹之玉开了小花,我拍了照片发家庭群,孩子们纷纷点赞。 昨天在花市遇到钢琴老师,他买了两盆仙人掌。"养老就像养多肉,"他笑着说,"少折腾,多晒太阳,适度浇水。" 深秋时节,我独自去了趟黄山。缆车升到半空,云海在脚下翻涌。身边的小情侣互相拍照,我请他们帮按了张快门。照片里的我围着女儿送的羊绒围巾,笑得坦然。 今晨小雨突然跑来,眼睛红红的:"奶奶,我和妈妈吵架了。"我给她热了杯牛奶,什么都没问。她靠在我膝头自言自语,说着说着就睡着了。 儿子赶来时一脸愧疚:"妈,又给你添麻烦。"我送他到门口:"回去吧,孩子需要时间长大。" 关上门,继续练昨天没弹熟的《月光》。琴声流淌中,我忽然明白: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相互依存,而是彼此成全。就像现在的我,不成为他们的负担,反而成了他们随时可以停靠的港湾。 昨夜梦见母亲,她还在老家的灶台前忙碌。"妈,"我在梦里说,"我现在过得很好。"她回头对我笑笑,身影渐渐淡去。 醒来时天刚蒙蒙亮,我披衣起身,给多肉植物喷水。最早一班的公交车从窗外驶过,载着赶早课的學生,赶早市的商贩,赶早班的白领,就像曾经的我。 泡好茶,翻开新买的《瓦尔登湖》。书页间夹着去年在黄山拍的照片,云海之上的日出瑰丽磅礴。原来人生的下半场,可以活得如此辽阔。 手机亮了,家庭群里有新消息。儿子发来小雨的获奖作文,题目是《我的奶奶》。开头写道:"我的奶奶会弹钢琴,会画画,一个人把日子过成了诗..." 窗外,朝阳正好。 林语堂说过:"幸福很简单,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的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晚年幸福的关键不在于子女是否时刻陪伴,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健康的身体让我们能够自理生活,足够的积蓄让我们保持尊严,这些才是幸福最坚实的基石。 培根指出:"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人到晚年,没有健康,再多的财富也失去了意义;没有健康,再孝顺的子女也爱莫能助。保持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女最大的支持。 人生的下半场,我们终将领悟:最好的养老不是养儿防老,而是老有所依。依的是健康的身体,依的是足够的积蓄,依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 子女的陪伴是锦上添花,而自身的独立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