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早已警示我们,开发远东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不仅会带来无数的麻烦,甚至可能让我们付出沉重代价!想要收回远东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现状!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中欧班列的麻烦早就提醒我们,远东开发就是个大陷阱,盲目投入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吃大亏,保持现在的合作节奏才最稳妥。 去年红海危机后,很多货主转走中欧班列北线,结果直接堵成了“肠梗阻”。 中国到欧洲的集装箱运价翻了好几倍,最高一个卖到一万二美元,还经常在俄罗斯口岸堵两三周。 更头疼的是“去多回少”,六趟满载的去程班列,回程能装满的只剩一趟,三成班列空车往回跑,集装箱租金也涨了三倍。 不少班列得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纯属赔本赚吆喝。这还是沿线基建相对好的线路,远东的条件比这差太多了。 首先,远东开发难在自然条件和基建。这里大多是永久冻土层,修路建港口的成本比普通地方高好几倍,修完还容易坏,冬天冻裂、夏天融化,年年都得修。 就连唯一连接俄罗斯欧洲中心的西伯利亚铁路,本身就扛不住本国货运,中欧班列这点流量就堵得不行,真要大规模开发远东,物资运不进去、资源拉不出来,最后只能烂尾。 再加上,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起重机数量,还不如中国一个县级港口,货堆在码头半个月提不出来是常事,这样的基建根本撑不起开发。 人口少也是大问题。远东那么大的地方,才七百多万人,人口密度比西藏还低。 年轻人都往莫斯科跑,留在当地的大多是老人,就算普京喊着“俄罗斯的未来在远东”,每年也才净流入两万多人,连填缺口都不够。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俄方政策说变就变。有的中企砸钱在远东建木材加工厂,手续都办齐了,俄方突然说环保标准提高了,要么再投2亿改设备,要么直接关门。 还有做农业的,租地合同签了5年,小麦刚种下去,就被通知土地税涨3倍,理由就一句“远东战略升级”,压根没地方说理。 去年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企对远东的投资降了22%,13家大公司都撤资去了东南亚,不是不想合作,是实在扛不住这些风险。 地缘风险也绕不开。中欧班列已经吃了制裁的亏,欧盟连洗衣机这类产品都不让经俄罗斯班列运回,导致回程货量一直跌。 再者,远东周边被日美等国盯着,我们一旦大规模投入,肯定会卷入复杂的国际博弈,到时候钱砸进去了,可能因为局势变动没法收场。 其实现在的合作模式已经够好了。目前远东和中国的贸易额已经涨到1490亿,主要是能源、木材这些我们需要的资源,不用砸巨资搞开发,也能拿到想要的东西。 中俄现有的能源贸易、农产品合作跑得很顺,没必要硬闯冻土开发的“难关”。 保持现状不是消极避战,而是理性规避风险。远东开发得等俄方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把基建弄好、政策定死、把人留住,等他们拿出真正的诚意和实力,再谈深度合作也不迟。 现在硬着头皮往里冲,只会让我们变成“冤大头”,花钱帮俄方搞建设,却要扛着政策变脸、成本失控的风险,最后啥实惠都捞不着。 与其冒进踩坑,不如守住现有合作的基本盘,这才是对自身利益最负责的选择。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