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个寂寞!乌克兰天塌了,泽连斯基发现俄军武器里,竟有大量来自美、英、德等国的零件。西方国家一边给乌克兰摇旗呐喊,一边却把高精尖的零部件卖给俄罗斯发大财?一边加油,一边递刀,双标玩得太明显了。 西方一面为乌克兰摇旗呐喊,慷慨输送武器、提供援助;另一面,自家的高精尖零件却悄然现身于对手的装备之上,这般行径,着实耐人寻味。 11月15日,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里没点名,但话里有话地说“有些朋友的支持,好像没做到底”,语气里全是无奈。 具体查出来的东西挺扎心。 无人机的导航模块,采用美国德州仪器的产品;坦克火控系统的芯片,源于英国ARM公司;就连通讯设备的电路板上,也清晰可见德国西门子的标识。 这些零件不是边角料,全是装备里的核心部件,缺了它们,不少重装备根本没法正常运转。 有人说这是西方故意卖的,想两头赚钱。 西方对俄的相关管控早就有了,2022年冲突刚开始就出台了禁令,严禁企业直接向俄出售军事相关零件。 虽有禁令高悬,却难禁部分人伺机钻营。禁令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纸空文,他们总能寻得漏洞,妄图逃脱规则的约束。 联合国贸发会议2024年的报告里提到过,不少西方企业会先把零件卖给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这些第三方国家的贸易公司,这些公司换个包装、改下产品编号,再转手卖给俄罗斯。 几经转手倒卖,零件的流转轨迹变得错综复杂,其最初的“出身”也随之变得扑朔迷离,难以查明。 更具趣味性的是,部分西方企业竟耍起了“换壳”的把戏。这般行径,着实耐人寻味,尽显其在市场运作中妄图以别样手段谋取利益的心思。 欧盟审计院今年6月的调查显示,至少有30家欧洲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规避管控,而且利润比正常贸易高3倍以上。 你说这些国家的政府不知道吗?大概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像德国的几家电子企业,去年给政府交了不少税,真要是把它们查狠了,财政收入都得掉一块。 泽连斯基并非未曾尝试维护自身权益。在复杂局势中,他也曾为了相关诉求付诸行动,试图在困境里为自己争取应有的地位与保障。 他去年10月就给美国白宫发过清单,列举了发现的西方零件型号和来源企业,要求美方加强管控。 美方倒是派人查了,最后只罚了两家小公司几十万美金,雷声大雨点小。 这么一来,其他企业更没顾忌了。 这事儿最委屈的还是乌克兰士兵。 拿着西方送的武器在前线拼命,转头发现对手用的也是同款零件造的装备。 有乌克兰士兵接受采访时说“感觉像在跟自己人打”,这话听着就让人揪心。 其实这背后藏着个硬道理:利益面前,所谓的“盟友情谊”有时候真靠不住。 西方给乌克兰援助,一是为了牵制俄罗斯,二是为了自家企业能拿到重建订单,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真要让他们牺牲自家企业的利益去堵漏洞,比登天还难。 有人问,就没别的办法管管吗?难。 全球产业链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各类零件于流转过程中几经转手,便宛如泥牛入海,其源头踪迹亦随之隐匿难寻。 除非所有国家都一条心严查,但这在现实里根本不可能。 每个国家皆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宛如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一旦触及本国核心利益,如同动了自家的“蛋糕”,任谁都难以欣然接受。 这事儿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关键技术和零件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靠别人的援助过日子,早晚要被卡脖子;指望别人帮你堵漏洞,不如自己建牢防线。 你觉得西方要是真严查,这些零件还能流到俄罗斯吗?倘若你身处泽连斯基之位,除了不断喊话发声,还能凭借何种举措来应对当前局势,是否还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信息来源: 观军——2025-10-07【军闻】泽连斯基“乱咬一气”:俄导弹无人机含美中英德日韩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