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程度?看看法国就明白了。目前法国是欧洲黑人占比最多的国家,黑人接近800万,占总人口的15%左右,巴黎黑人婴儿出生率占了70%。 在法国,街头巷尾愈发频繁地闪现着不同肤色的面孔,这一景象宛如最直观的符号,无声却有力地昭示出法国正经历的显著变迁。 很多人纳闷,法国怎么就成了欧洲黑人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战落幕,法国本土满目疮痍。工厂乏人劳作,基建无人抢修。劳动力匮乏至极,缺口之大仿若能容下一座中等城市,亟待恢复重建之策。 当时法国想到了自己的殖民地,像塞内加尔、马里这些地方,直接出台政策招募劳工,许诺给工作给待遇,把大量非洲劳动力请到了法国。 这些劳工成了法国战后重建的主力军,修公路、建工厂、搞服务业,干的都是最辛苦的活。 当时法国,一心着眼于解决当下人手匮乏之困,却全然未将长远的人口问题纳入考量范畴,如此短视之举,或为未来埋下隐患。 一来二去,非洲裔人口在法国扎下根,慢慢从少数群体变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法国黑人人口呈增长态势,背后实则隐匿着一个极为现实的缘由。 非洲裔家庭大多保持着传统的生育观念,平均每个家庭会生2-3个孩子,有的甚至更多。 而法国本土白人家庭,受生活压力、思想观念影响,生育率一直偏低,很多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甚至选择不生孩子。 一增一减之下,黑人宝宝在新生儿中的占比自然越来越高,巴黎70%的比例就是这么慢慢攒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这种人口结构变化,在法国不同区域差异特别明显。 除了巴黎,马赛、里昂这些大城市的黑人人口占比也不低,而偏远的乡村地区,白人占比依然很高。 这背后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配套全,吸引了大量非洲裔聚居。 2023年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的数据显示,巴黎大区的非洲裔移民后代,就业集中在服务业、建筑业,不少人还自己开了小餐馆、杂货店,成了城市经济的一部分。 网上有人说法国这是“自讨苦吃”,但换个角度看,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些非洲裔带来的不只是人口变化,还有文化多样性。 法国街头的非洲美食、音乐、艺术,让这个国家多了不少活力。 而且非洲裔在体育、文艺领域表现突出,法国足球队里的黑人球员、娱乐圈的黑人明星,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为法国赢得了不少荣誉。 但问题也确实存在。 部分非洲裔后代因为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不足,就业和收入水平比白人偏低,有的还陷入贫困、犯罪的困境。 这也导致法国社会出现了一些矛盾,比如少数族裔与主流社会的融合问题,偶尔还会引发社会冲突。 2022年法国爆发的街头骚乱,就有部分原因和少数族裔的不满有关。 对比欧洲其他国家,法国的情况很特殊。 德国的移民主要来自土耳其等中东国家,英国的黑人人口占比约3%,都远低于法国。 这和法国的殖民历史、战后政策密切相关。 法国当年的殖民统治,让非洲很多国家都把法语当成官方语言,这也为后来的移民潮打下了基础——语言相通,让非洲人更愿意选择法国作为定居地。 法国政府也不是没意识到问题,这些年推出了不少融合政策,比如加强少数族裔的教育扶持,提供职业培训,鼓励就业平等。 但效果并不明显,毕竟人口结构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能扭转的,融合也需要时间和耐心。 有数据显示,2024年法国非洲裔后代的大学入学率,比十年前提高了12%,这说明情况正在慢慢好转。 其实说到底,法国的人口变化,是历史选择、政策导向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年为了重建国家急着找劳动力,如今面临人口结构带来的挑战,不能简单用“蠢”来概括。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是怎么去应对。 人口多样性本身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不同群体的和谐共处。 法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政策制定都要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不能只图一时方便。 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包容和理解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只要能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就能一起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政策,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会结构。 法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或许也是很多国家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接纳和融合不同的群体,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23-1-28 法国,最像非洲国家的欧洲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