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古代穿越者还是儒家理想主义者?   为啥有人说他是穿越者?因为好多人看他干

史之春 2025-11-25 12:26:36

王莽:古代穿越者还是儒家理想主义者?   为啥有人说他是穿越者?因为好多人看他干的事儿,都觉得太新潮了,不像两千年前的古人能想出来的。就说土地吧,他上台就下命令,把天下土地改叫“王田”,归国家所有,不准私人买卖。谁家男丁不够八个,却占着超过九百亩地的,就得把多余的分给亲戚邻居。这看着多像后来讲究的“平均地权”,跟当时豪强地主占着大片土地、穷人没地种的规矩完全反过来了。   再看奴婢的事儿,他把奴婢改叫“私属”,不准买卖,说这是“仁政”。要知道西汉那会儿,有钱人买奴婢跟买牲口似的,他这道命令简直是要打破老规矩。更让人吃惊的是经济上的招数,他在长安等大城市设了“五均官”,专门管物价,东西贵了就降价,便宜了就收储,还能给老百姓放低息贷款;盐、铁、酒这些赚钱的买卖,全归国家管,这就是所谓的“六筦”。   这些做法,乍一看跟现代的市场调控、国有经营特别像,难怪有人说他是从现代穿回去的。 还有些零碎事儿更添了神秘感,听说他让人做过一种测量工具,精度比当时的高,有点像后来的游标卡尺;甚至还试过用大鸟羽毛做翅膀,让人绑在身上试飞,虽说没成功,却也是挺敢想的。胡适先生早年就说过,王莽的想法比时代领先了十九个世纪,这话一出来,更让人觉得他“穿越”的说法有道理。   但真把这些事儿放回两千年前的背景里琢磨,就会发现根本不是穿越,他其实是个实打实的儒家理想主义者,一辈子都在照着古书里的“理想社会”往下搬。要知道,王莽出身挺显赫,姑姑是皇后,可他爹死得早,在家族里算边缘人。别的堂兄弟都吃喝玩乐,他却天天跟着儒生读书,学的是《周礼》《尚书》这些儒家经典,对“三代之治”(夏商周的理想时代)迷得不行。   他年轻时就学着儒家圣人的样子做人,伯父王凤病重,他日夜守在床边喂药,自己几个月都没好好睡过觉,衣服都没脱过。后来当官了,把朝廷给的赏赐全分给宾客和穷人,自己穿粗布衣服,老婆穿得跟仆人似的,布裙子短得露着膝盖。当时的读书人都觉得他是“圣人”,觉得他能实现儒家说的“大同社会”,这也是后来他能篡汉称帝的重要原因——大家都盼着他来改一改乱世。   他所有的改革,根子都在儒家经典里,尤其是《周礼》。就说“王田制”,他诏书里明明白白写着,是要恢复“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说白了就是学西周的井田制。《周礼》里本来就有“九夫为井”的说法,还规定不同好坏的土地怎么分给百姓,王莽就是照着这些条文来的,想解决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的大问题。可他没想想,西周的井田制早过时了,豪强地主怎么可能愿意把手里的地交出来?这政策根本推行不动,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再看那“五均六筦”,看着像现代调控,其实也是从《周礼》里找的依据。《周礼》里就有“司市”“贾师”管物价,“泉府”放贷款的记载,王莽只是把这些古书上的制度搬出来,改成自己的政策。可他只学了皮毛,没考虑实际情况——当时的官吏早就腐败了,这些管制权力落到他们手里,反而成了搜刮百姓的工具,物价越调越乱,贷款的利息也越收越高,最后闹得民不聊生。   就连那些被说成“穿越证据”的小发明,也都是复古里的偶然尝试。他做的测量工具,其实是照着古代工匠的手艺改良的,只是精度高点,算不上什么现代科技;试飞的事儿,更像是模仿《山海经》里的奇谈,想证明“圣人”能通天地,跟现代航空理念压根没关系。而且他骨子里特别迷信,改革前还搞各种祭祀,用阴阳五行那套解释政策,要是真穿越回去,哪会信这些老说法?   胡适先生说他“领先十九个世纪”,其实是误会了——他不是领先,是在“向后看”,想回到儒家经典里描绘的理想社会。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大,老百姓苦不堪言,儒家学者早就呼吁“复古更化”,想靠恢复古法解决问题。王莽只是把这种呼声变成了行动,可惜他太死心眼,把书本上的理想当成了能直接套用的模板。   其实他的本质,就是个把儒家理想当信仰的读书人。他一辈子都在追求“内圣外王”,觉得只要照着经典做,就能让天下太平。可他忘了,现实比书本复杂得多:豪强地主不会甘心交出土地,贪官污吏会把好政策变成敛财工具,老百姓要的是吃饱饭,不是听你讲古书上的大道理。翦伯赞先生说他是“最有胆识的政治家”,可这份胆识,终究用错了地方——他不是带着现代智慧穿越回去的改革家,只是个困在儒家经典里的理想主义者。   到最后,绿林、赤眉起义爆发,王莽死于乱军之中,他的改革也跟着烟消云散。后人说他是穿越者,其实是觉得他的想法太“现代”,可往根上找,那些想法全是从故纸堆里扒出来的儒家理想。所以说,王莽从来不是什么穿越者,只是个太想把儒家乌托邦变成现实的“复古理想家”罢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