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本前首相石破茂都亲口承认,联合国的“敌国”条款依然有效,但高市政权却不甘心,

史鉴奇谈 2025-11-25 14:15:29

连日本前首相石破茂都亲口承认,联合国的“敌国”条款依然有效,但高市政权却不甘心,外务省“接招”说,联合国大会在1995年12月11日曾通过决议,中国驻日大使馆提到的所谓“敌对国家条款”“已经过时”,没有效力,还说中国也投了赞成票,外务省的声明还说,2005年举行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上曾有所有会员国决心从《联合国宪章》中删除对“敌对国家”的相关表述,简直就是自欺欺人。高市政府试图以假乱真,混淆视听,但为了急着扒掉“敌对国家”这身狼皮,匆忙之间已经乱了方寸。   首先得明确,联合国宪章中的“敌国”条款到底指的是什么。这些条款主要集中在宪章第53条、第77条和第107条,核心内容是针对二战战败国的特殊安排,明确将日本等国家列为“敌国”,相关条款赋予联合国在特定情况下对这些国家采取行动的权力。   这些条款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力并非某一个决议就能轻易否定。外务省提到的1995年决议,实际上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纪念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宣言》,这份宣言更多是从政治表态层面强调国际社会的合作意愿,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明确废止宪章中的“敌国”条款。   中国当时投赞成票,是基于支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国际合作的立场,并非认可“敌国”条款已经失效。把这种泛泛的政治宣言曲解为法律层面的条款废止,完全是偷换概念。   再看2005年的联合国首脑会议,那次会议确实提到了要审视宪章中一些过时的条款,但“决心删除”和“实际删除”是两码事。联合国宪章的修改有着极其严格的程序,需要经过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并且要得到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   截至目前,没有任何正式的宪章修正案被通过并生效,所谓的“决心”始终停留在政治意向阶段,从未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修改。外务省拿一个尚未实现的政治意愿来证明条款失效,显然站不住脚。   石破茂作为日本前首相,显然比现任政府更清楚其中的法律逻辑。他的承认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认知。相比之下,高市政府为了急着扒掉“敌对国家”这身狼皮,已经显得有些乱了方寸。   这种急于否定历史定位的心态不难理解,日本近年来一直在寻求摆脱二战后体制的束缚,试图成为“正常国家”。但国际法的效力不取决于个别国家的主观意愿,而是建立在明确的法律文本和程序之上。   联合国宪章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其条款的修改和废止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任何试图通过曲解会议宣言或政治表态来混淆视听的做法,都是对国际法基本准则的不尊重。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外务省在声明中刻意强调中国的投票立场,试图将中国拉下水,这种做法充满了政治算计。中国一贯尊重联合国宪章的权威,同时也坚持认为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应当得到维护,这一立场从未改变。   二战的历史教训极其深刻,“敌国”条款的存在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种保障。日本想要改变自己在国际法中的定位,正确的做法是正视历史,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充分协商,按照法定程序推动相关进程,而不是靠歪曲事实、混淆概念来达到目的。   高市政府当前的做法,不仅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反而会让人质疑其对待历史和国际法的态度。这种以假乱真的操作,最终只会暴露自身在法律和道义上的站不住脚。   国际社会看待这个问题的眼光是清醒的,不会被日本外务省的片面之词所误导。宪章条款的效力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任何试图绕过法律程序的捷径都是行不通的。   日本如果真的希望改善自身的国际形象,摆脱所谓的“敌国”标签,就应该拿出诚意,从正视历史、遵守国际法做起,用实际行动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而不是在文字游戏和概念混淆上浪费精力。   毕竟,国际法的尊严不容践踏,历史的定位也不是靠几句自欺欺人的声明就能改变的。高市政权当前的慌乱应对,恰恰说明其在这个问题上的理亏与无力,这种状态下的表态,自然难以具有说服力。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