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大叛徒请求周恩来批准重新入党,毛主席严肃道:有个条件

才灿看历史 2024-05-07 19:02:50

1949年10月一天的清晨,刚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向往常一样在西花厅的沙发上醒来。

这里是他的寓所、也同样是他的办公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恩来总理便常常在这里工作到深夜,疲倦之时便躺在沙发上小憩一会儿。毕竟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有非常多的事情等着处理,对于周总理来说、时间是极为宝贵的。

简单地洗了把脸之后,周恩来便踱步来到了窗前,眺望远方来舒缓困意,不禁自顾自地呢喃道:“天凉好个秋啊!”

此时的北京城,已经告别酷热难耐的盛夏,凉爽的天气令人由内而外地感到一片心旷神怡。

湛蓝的长空一望无际,阳光虽与几个月前一样明媚、但却没有了炽热之感。

和煦的微风透过窗台拂过人的面庞,带来点点凉意,原本还有些许困倦的周恩来总理瞬间清醒了许多。

就在他坐回到办公桌前,准备继续处理堆成小山一般的文件时,却不合时宜地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请进”。

周恩来放下手中的文件,此时,年轻的助手推门走了进来。

他快步来到办公桌前,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信封放到周总理的面前,随后说道:“总理,这是从澳门寄来的,说是要务必交到您的手上”。

周恩来接过了信封,等到助手离开之后,便拆开看了起来。

然而,短短的几秒钟过后,他原本平静的脸上却突然浮现出一抹惊愕之色,夹杂其中的还有几分激动。

这封信的确是从澳门寄过来的,而且寄信者还是昔日我党的一名大叛徒!

而他之所以不远万里寄来这封信,则是希望能够取得原谅、重新入党。

由于此事极为重大,向来沉稳的周恩来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考虑了一番之后,他起身朝着菊香书屋赶去、询问毛主席的意思。

当毛主席看过这封信件之后,也是沉思了良久,才叹息着说道:“恩来呀,你转告他,想回来也可以,但有个条件”。

那么,这位寄信者究竟是何许人也,甚至就连周恩来总理都拿不定主意呢?

而毛主席所说的这个条件,又是什么呢?

要想了解这段鲜有人知的往事,还要从革命年代的那场“变局”开始说起。

1

1927年,对于华夏大地来说,注定是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

由于掌控国民党军政大权的蒋介石妄图建立独裁统治,悍然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政变,以至于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原本形势大好的全国革命也随之中断,一大批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遭到迫害。

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带着妻子在上海隐居的包惠僧倍感艰难,苦闷、烦躁之感悄然涌上心头,以至于做出了一个令他悔恨终身的决定:退党,找蒋介石谋个好差事。

然而,当他颤抖着将那封“谋职信”写好的时候,竟嚎啕大哭起来。

异常的响动引起了妻子的注意,连忙跑到书房查看究竟,而包惠僧则在此时哽咽着说道:“我也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啊,可现在……现在的局势让我看不到希望,只能向那些‘反动派’低头了……”

包惠僧所言非虚,他也曾是一名踌躇满志的进步青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年仅27岁的包惠僧就受陈独秀委托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此之前,包惠僧就已经小有名气,不仅参加了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更是在武昌参与组建了共产党临时支部、并担任书记。

而通过参加中共一大,他更是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后来,为了加强我党与工人阶级的联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告成立,而包惠僧则被推举为长江支部主任,并且身兼中共北京区委秘书、中共武汉区委委员长等职务。

1922年秋天,在长沙等地领导工人运动的毛主席遭到了湖南军阀赵恒惕的通缉,被迫转移到了武昌。

当包惠僧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当即派两名同志将毛主席接到了自己家中,并且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说道:“润之兄,你就暂时住在这里吧,等风头过了再做打算”。

毛主席自然明白对方的好意,但又担心连累到他,沉思半响之后才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住在你的家中恐怕会拖累你……”

闻听此言,包惠僧当即说道:“放心好了,要是前怕狼、后怕虎,我就不算是一个革命者”。

就这样,毛主席和包惠僧共处了20多天,彼此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5年初,刚从欧洲回国不久的周恩来便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副党代表等职务。

由于当时割据粤东一带的军阀陈炯明一直与革命政府对抗,甚至还趁着孙中山先生北上的时候、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企图带兵攻打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便打算派军东征、讨伐陈炯明,而周恩来也参加了此次战斗。

然而,由于周恩来的离开,黄埔军校陷入无人管理的窘境,这让时任广东省长的廖仲恺忧心不已。

但由于前线战事紧张,根本无法将周恩来调回,一番权衡之下,廖仲恺只好找到包惠僧,由他暂代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

由此可见,彼时的包惠僧无论是声望还是资历、亦或是自身的能力,都绝对是党内的佼佼者。

然而,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却因为一个错误的抉择,断送了原本光明的前途。

2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这让包惠僧惊愕不已,对未来的形势也十分悲观。

也就是在他迷茫之际,突然接到了周恩来的命令:于7月20日前后抵达南昌。

在电报中,周恩来并没有指明此次要他前往南昌的目的,也没有交代他到达之后要做的具体事情。

包惠僧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按照指示,简单收拾一番后踏上了前往南昌的列车。

当他与久未谋面的周恩来再度重逢之时,对方这才说道:“组织上决定创建《前敌日报》,希望由你做主编”。

包惠僧接下了这项任命,同时心中也在暗暗揣摩,既然组织上要创建这份报刊,必定是决心要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

然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份报刊最终被取消,而包惠僧也只能暂时赋闲。

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发动了武装起义,并随后带领队伍沿着抚河南下。

这个时候,包惠僧因为水土原因一病不起,无奈之下,周恩来只好让他留在南昌暂时休养,等身体恢复之后再前往武汉寻找组织。

经过十几天的休养,包惠僧的身体逐渐好转,便带着周恩来留下的介绍信携妻子奔赴武汉,可一连过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他却始终没能找到接头人。

深夜时分,他不禁在心中暗暗猜想,是否武汉地区的同志们都被反动派逮捕了?

想到这里,包惠僧不自觉冷汗直流,随后的日子里,他带着妻子辗转高邮、黄冈等地,最终又来到了上海落脚。

这一路上,包惠僧亲眼目睹了“白色恐怖”的可怕之处,每到达一个地方,军警们都在四处搜捕共产党人,甚至就连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都未能幸免于难。

这让他不禁后怕起来,心中的革命火种也逐渐熄灭,最终决定退党。

由于包惠僧在大革命期间拥有共产党、国民党员的双重身份,于是便找到了有些私交的何成浚。

何成浚是当时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政治行营主任,手中的权力可谓不小。

当他见到包惠僧前来投奔,当即收入麾下,任命其充当自己的幕僚。

对于这份职务,包惠僧自然是不满意的,于是在1931年秋天给蒋介石写了一封“谋职信”。

蒋介石得知包惠僧有求于己,心中乐开了花。

要知道,包惠僧可是有着响当当名号的,不仅是中共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更是后来党组织的重要领导者。

要是把他收入麾下,必然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于是,蒋介石当即把他接到身边,任命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军事委员会秘书、中央军校政治教官等诸多职务。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包惠僧更是屡屡升迁,历任防空委员会第四处副处长、户政司司长、人口局局长等职。

当然,从这些职务上来看,包惠僧的确属于一路升迁的状态,但却都是些远离军事、政治权力的虚职。

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蒋介石对他极为提防、处处都透露着不信任。

1948年底,全国解放已是大势所趋,包惠僧也意识到国民党迟早全线溃败,于是带着一家老小偷偷跑到了澳门。

3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句庄严宣告,历经百年遭受列强践踏的华夏大地终于成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国度。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瞬间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

当身在澳门的包惠僧看到报纸时,也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毕竟这也是他曾经的理想。

看着照片上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熟悉的身影,他萌生了返回大陆的想法。

只是,当初的他选择了叛党这条道路,昔日的同志们会原谅自己吗?

踌躇之际,包惠僧决定投石问路,便给曾经关系不错的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得到原谅。

“北京人民政府周总理恩来兄鉴:兄等以廿馀年之艰苦奋斗得有今日,良堪佩慰,尚望以胜利争取和平 ,以和平与民更始,吊民伐罪,天下归仁也。南天引颈 ,曷胜钦迟,一有便船 ,当来晤教 。弟包惠僧叩。”

信件寄出之后,包惠僧的心中忐忑不安,每天都要往返邮局几次,向工作人员打听有没有自己的来信。

而北京那边,当周总理收到信件之后,也是十分为难,心中有喜也有忧。

高兴的是,时隔多年终于得到了昔日战友的消息,对方还是想重新投入到革命队伍中来的。

忧心的是,当初包惠僧走上了歧途,现如今迷途知返,大家会原谅他吗?自己又该不该给他回复呢?

对此,周总理想不出答案,只好找到了毛主席,向他说明了原委。

而当毛主席看过那封信后,也是沉默了良久,想必此时他与周总理一样,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不知过了多久,这位伟大的领袖才叹息着对周恩来说道:“想回来也可以,但有个条件”。

闻听此言,周恩来连忙问道:“什么条件呢?”

毛主席轻揉着额头,严肃地回应着:“回来之后,他必须用实际行动对党、对人民有个交代!”

得到毛主席的应允,周恩来回到西花厅后便赶紧写了一封回信,要他赶紧来北京一趟。

当包惠僧带着家人来到北京时,受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友们的热烈欢迎。

在当天晚上的接风宴上,董必武不禁埋怨道:“当初你到国民党那里做了官,就不要我们这些老朋友了?”

话音刚落,包惠僧的目光有些恍惚,片刻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即惭愧地低下了头。

回忆起当初的所作所为,他的心中羞愧不已,本想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一个字而说不出来。

就在气氛尴尬之际,周恩来起身走了过来,轻拍着他的肩膀解围道:“大家也是关心你嘛,来北京感觉如何,这些菜吃得还算习惯?”

包惠僧感激地看了周总理一眼,随后笑着回答道:“恩来兄,北京很好,这些菜也很好……”

随后,周恩来便苦口婆心地说道:“过去的事情你纵然不对,但也不全是你的责任,就让它过去吧。从今以后只要努力为人民而工作,还是可以原谅的”。

紧接着,周恩来正色道:“这是毛主席批准你重回组织的条件,无论何时都要心系百姓!”

听到这番肺腑之言,包惠僧重重地点了点头。

后来,包惠僧先是到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了一段时间,毕业后便担任内务部研究院、国务院参事等职务。

毛主席提出的那个条件,他无时无刻都铭记于心,也算是弥补当初犯下的过错。

8 阅读:4674
评论列表
  • 2024-05-10 13:44

    英明决定!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