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真实故事是写明朝引进藏佛教的过程

半月方塘 2024-03-15 14:12:08

我是坚决认为,西游记背后是有真实的历史故事的。

首先,它是明朝禁书,很奇怪,一个神话故事有什么好禁的,难道它触碰了明朝的什么逆鳞?

其次,人物和名字很奇怪,唐僧为什么叫“三藏”,为什么不按辈份如“悟空、悟能、悟净”一样?这不符合唐僧一贯严谨戒律的性格和作风,为什么要安排一只猴子和猪?论斗战、忠诚、飞行,猴子都不是典型代表,论跋山涉水、幽默团结,驻也不是最佳选择。

另外,明明是写唐僧西天取“大神佛法”,自然想到的是唐玄奘取经过程,唐玄奘是佛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书中应该体现“唯识宗”的“转识为智、以依为据”的佛家唯识宗思想,但在唐僧身上看不到,看到的是他严规戒律、笃信忠诚。

等等这些疑问,不由人猜想:西游记背后是另写他事。

先看写作背景,吴承恩,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死于1521年的万历早期,享年83岁,信仰复杂,没有明显的宗教倾向,做过岁贡生,做过县令、县丞小官,是明朝普通小官吏的思想,晚年贫穷写小说卖文稿谋生。

明清小说是新生文学,不被看好,通常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这和唐初的诗词一样,难登大雅之堂,作者大都要么不愿署名,如水浒施耐庵至今找不到,红楼梦也是后来好事者加了个曹雪芹名字;要么用代名,如金瓶梅作者南陵笑笑生,至今不知是谁。因为写作前景不好,没有一点硬货是不能雅俗共赏、被人珍藏的。于是,当时的小说为了生存,不惜采用敏感题材,冒着被禁的风险,以求流传。当然也有作者本身就是借不太被当时权威认可、却能在民间流传的小说题材,来记载一段被正史扭曲的历史,以野史的形式抒发自己的见解和不满,如金瓶梅暗喻严嵩父子、红楼梦暗写明末南明历史、桃花扇暗写南明党争,等等。

那么西游记极可能也有暗写,根据吴承恩的年代,嘉靖是明朝一个划时代的皇帝,嘉靖中兴通常被认为是明朝”第三春”。明朝第一春是南京的朱元璋、朱允炆实行的道家“巫政”:明朝第二春是北京的朱棣到武宗朱厚照,实行的是藏佛教的“元政”:明朝第三春是旁支上位的嘉靖到崇祯,实行的是复辟的朱元璋“巫政”,也就是红楼梦里“三春争得初春景”的“元春省亲”。

道家和藏佛教的反复亮相和斗争,在吴承恩的人生中,一定把二者的优劣看的清清楚楚,也是最影响他的思想的重大事件。很可能西游记就是描写二者争斗的一段历史,来批判和辩证二者的利弊。

现在,带着这些猜想来尝试解密开头的问题。先普及一下中原佛教共八大宗: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密宗即藏佛教在中原的传入。

1为什么是明朝禁书?极大可能触碰了敏感的执政思想的路线政治,书中很大部分是写执政控天的天庭的不公,天庭自然暗示道家思想,悟空大闹天宫,皈依佛教,与明朝嘉靖以后的各代废佛教改道教的执政思想背道而驰,西游记如触碰政治红线,自然被禁。

这种大逆不道的思想或许也与吴承恩个人遭遇有关;吴的罢官与他的好友抗倭英雄、曾任国子监祭酒的沈坤有关,沈坤在嘉靖年间复任国子监途中,被御史弹劾拥兵造反而罢庶,吴承恩牵连,因此有了不满时政的思想也有可能。

2书中的名字和人物很奇怪。唐三藏取名“三藏”,明显让人想到藏佛教,恰恰,明朝朱棣大大引进藏佛教作为国教后,先后正好有三派藏佛教、三位法王进入中原,传入中原的藏佛教即佛教密宗。

这藏佛教是较早由印度传入西藏的大乘佛法,西藏的古老传说认为,西藏是观世音菩萨的净土,活佛是菩萨转世,藏佛教主要修释迦摩尼佛。

还认为,所有西藏人是一只猕猴繁衍而来的。

所以,书中观世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亮相颇多,孙悟空也被设定为猴子,唐僧四人功德圆满后被封的也是“佛”和“菩萨”。

猪八戒,猪即朱,罗汉沙僧的名字可以联想拉萨的古代称谓;逻娑。

3唐玄奘的“唯识宗”思想和唐僧的通篇表现不符。“唯识宗”核心思想是“转识为智”,是佛教的最原始宗旨:给人智慧即般若,去认识世界,解决人生疑惑。

唐玄奘本人也是因机敏善辩而著名,这与西游记中唐僧的表现大相径庭,唐僧表现更多的是严守戒律,笃信忠诚,书中基本没有表现唐玄奘的机敏睿智。严守戒律是佛教“律宗”的思想,笃信忠诚更是佛教“密宗”最为追求的标准,密宗甚至认为,只要笃信佛,就能成佛,没有其他宗派那样讲究修行的内容。

明朝最广的佛教徒是密宗和禅宗教徒,禅宗是已经本土化的最早佛教,讲究净土,推崇阿弥陀佛,目标是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密宗即藏佛教也讲究净土,但推崇释迦摩尼佛,目标是活着转为佛。西游记书中,唐僧是金蝉子转世九世,目标是成佛,结果的师徒四人也都是活着被封为佛和菩萨。唐僧既没表现出唐玄奘唯识宗的机敏睿智,也不是追求本土佛教禅宗的极乐世界,而是希望成佛。

以上这些都是藏佛教即密宗的思想体现。

如果西游记讲的是藏佛教传入中原过程这一点可以认可,那么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他们的原型是谁,讲的是哪段历史。

首先,吴承恩是因为被牵连到诬陷谋反案而罢官,可能产生不满,但他不应该会直接去批判时代较近的嘉靖道家执政思想,他可以聪明的去写时代较远的朱棣朝的藏佛教击败道家的故事,达到间接批判道家思想的目的。不妨从人物原型分析来验证是否是这段历史。

1唐三藏,自然指坚定的藏佛教传教者,三大法王。藏佛教传入的过程百折不挠,自唐朝开始不断渗入,应了金蝉子转世九世而不放弃,法王本身并无朝廷背景,在被大众认可前,也就是不起眼的和尚,传播的手段也不出众,以至于九世方成。这符合唐僧肉体凡胎却一心向西的决心的人设。

2孙悟空,是佛教传入的主要手段者。他的有力斗争克服了传入途中的艰难险阻,他又是通晓佛教最高者的佛家皈依者,而且他的前身是道家,是从主宰天上天下的道家反叛而出的,他生在中原花果山,学道中原。

这人和妖僧姚广孝生平较一致。姚广孝,一代妖僧,专好造反斗争,长洲人即今天江苏人,少年和一个真人学道,擅阴阳,青年在苏州出家改佛学,法号道衍,元末即有名,弟子多色目人(火眼金睛的暗示),明初在朱元璋因佛家情怀而征集通晓儒释道三家之人入朝的旨意下,由马皇后举荐(弼马温的提示)入朝,随燕王驻北京,是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大闹天宫),把道家闹得底朝天(推翻刘基主导的巫政),又在北京推行藏佛教思想的“元政”(西天取经)。把姚广孝写成孙悟空猴子,暗示姚广孝早就心归西藏。

且孙悟空多次被凡人喊为“妖僧”,和姚广孝“妖僧”称号一致。

猪八戒,很自然联想到朱家皇帝,猪八戒有个别名叫“木母”,朱家祖宗的意思(朱字是红木的意思)

猪八戒前身是天蓬元帅,天蓬是北斗九神之首,四圣之首,是破军星,符合朱棣的打天下的最高身份,且朱棣自称是“真武大帝”转世,真武大帝就是北斗紫薇星。

如果太白金星(启明星)侵犯北斗,预示打仗,所以书中安排太白金星最先出场而引发大闹天宫(即靖难之役)。

猪八戒调戏嫦娥(顶替后羿之意,后羿历史上是谋反成功者)而被贬下凡(撤藩),先嫁卵小姐,住云栈洞(卵即乱,云栈即与朱允炆战斗),皈依佛教,在高老庄(南京)等候唐僧,后被孙悟空拿下(被姚广孝藏佛教拿下),加入取经。一路乐呵(永乐)而好色(喜欢色目人),不卑不亢,取笑悟空却常被唐僧宽容。任天庭天蓬时对如来拍肩玩笑,如来也好脸相陪,都提示他有独特的地位背景。

他的名字是八戒、武器是九齿钉耙提示朱棣到武宗的八位皇帝、九个皇位都把藏佛教作为国教。

沙僧,罗汉,名字字意当取自拉萨古名:逻娑。原型指藏佛教的朝廷二级教徒,即皇帝身边人。

本为卷帘大将,即皇帝身边人,因打破琉璃盏而被贬下凡,琉璃盏即玻璃杯,明朝的玻璃杯是西方传入的稀罕物,可以暗指西方传入的藏佛教(红楼梦里也有玻璃屏风,也是暗指东林党信奉的西方教),沙僧打破琉璃盏和在流沙河吃了金蝉子八次,都是暗指皈依佛教之前的沙僧原型是阻止藏佛教传播的主要力量。终被悟空收服,说明藏佛教终于征服了皇帝身边人。

另外,沙僧在取经路上,是和八戒形影不离的,即使被抓也是关在一起,这也说明沙僧是皇帝身边人的身份。

悟空先收服八戒,再收服沙僧的过程,就是姚广孝先征服皇帝,再征服皇帝身边人的过程。

最后试着谈谈吴先生对佛教、道教、朝廷的态度。

毫无疑问,吴先生认为道教把持天庭,是应该被打破的,但并不意味他认为佛教就是完美的。两点可以证明:一是好吹牛高大上的佛祖菩萨也有妖怪,而且是打不过的妖怪;二是克服艰难险阻即将取得真经之时,拥有“一本正经”地位的菩萨,在“一方净土”上竟索要贿赂。

吴先生对朝廷的态度,可以从猪八戒名字以“猪”谐音“朱”这一点上看出,是极尽讽刺的。历史上,明武宗曾经禁用“猪”字,改用“豕”字,禁吃猪肉和养猪。吴先生生在武宗朝、长在世宗朝的,他不可能不知道“朱”与“猪”的忌讳,却明目张胆的用了“猪”字,不是讽刺朱家朝廷又是什么呢?

这一点在红楼梦里截然相反,红楼梦是褒明贬清、褒朱贬李的。作者用“木头人”来代“朱”字,用“贾”字的甲骨文是“宁”字形和“朱”读音来写朱姓,而在刘姥姥(张献忠原型)吃鸽子蛋说笑话时,用“吃头老母猪不抬头”,来写清皇子豪格射死张献忠的历史,用“猪”字替“豪”字,加上鸽子蛋的“鸽”字,就把清皇子豪格比喻成禽兽,在众人的肆意大笑中流泪,来惋惜张献忠的抗清战死的悲壮。

2 阅读:26
评论列表
  • 2024-03-16 23:05

    1钉耙的形状就是“业”字的甲骨文形状,九齿钉耙即九次功业,八戒即八届,明朝英宗做了两次皇帝。2,“豪”字古文是指野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