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棒指金刚经,九齿钉耙指九世皇业,那么,天河、高老庄、卯二姐又指什么

半月方塘 2024-04-02 16:41:50

西游记故事可以分为两部分: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孙悟空前后脱胎换骨,判若两人,实际上他的原型也不是单为姚广孝一人,大闹天宫写的是姚广孝策划发动的靖难之役,原型是“妖僧”姚广孝;西天取经写的是藏佛教如何在明朝第二春(永乐朱棣到正德朱厚照九朝)艰难的爬上国教巅峰的过程。原型是继承姚广孝晚年护教遗志的藏佛教传教士们,也就是孙悟空取经路上经常变出很多孙悟空的寓意。

两个部分的孙悟空都有一个主要的法器依靠——金箍棒,孙悟空离开它基本什么都不是,什么妖怪都打不过。那么,这个金箍棒应该不是姚广孝自身的本领,而是佛门中具有降妖、号召作用的定海神针,是佛门标志性法器,能用它的才是孙悟空,我首先想到的是金刚经。我们来验证。

书中说,金箍棒前身是太上老君制造的,送给玉帝的礼物,是天河的镇河神器,玉帝又借给大禹治水,用于测绘水情,治水完成后置于东海作定海神针。悟空见到时,形状是两头用金扎固,中间是玄铁,重13500斤,上面刻有“如意金箍棒”字样,可大可小,可撼天庭,可置耳内。

我们来分析:

首先“可置耳内”,就是可听的;最能够降妖避邪的就是经书,典型的就是金刚经;13500斤这个数字,在古代被认为是人一昼夜的呼吸总脉数,金刚经正是平息入境的修练经书,主张一切色都是空,一般认为是智慧神般若波罗蜜所作,多种善因可以避难避灾。

形状是两头金,中间玄铁,正是“金刚经”三字,玄铁是铁中最硬的之一,指古代的钢,而“刚”字甲骨文是“硬、断物”之意,三部分连起来就是“金-钢-金”,谐音“金刚经”。

再看金刚经历史是否和金箍棒历史的暗寓一致:佛教传入历史和道教玄学有关,是南北朝的道教玄学者引入并翻译注释佛经的。而金刚经却是有争议的,读过金刚经的也能够感觉到金刚经、心经的主要思想,和道德经思想惊人相似,和佛门其他经书明显不同,金刚经和道德经字数都是5000多字,心经260字,很多人都认为是抄袭道德经,朱熹就曾说过:金刚经、心经从内容到行文风格都像是抄袭道德经。这也可以理解,道家引入佛学想挤掉儒学,难免会把自己的思想注入佛学的躯壳。所以金箍棒是老子制造的,就是说,金刚经是道德经制造的。

“献给玉帝,做了天河的镇河神器”,这里首先要知道“天河”指什么?天河也是猪八戒天蓬元帅的地盘,按照猪八戒指明朝皇帝推理,那天河就是紫禁城里的代表性建筑--金水河了 ,查资料可知,紫禁城是明朝才分别在南京和北京建造的,两个皇宫都有金水河,意思是“承接天河之水”,西北流向东南,金水河就是人间天河。

那么金箍棒怎么又是皇宫的镇河神器呢?这里有个历史知识,朱元璋是和尚出身,做皇帝后,既信道教又信佛教,纵观整个明朝皇室,这个传统一直延续。朱元璋认为道德经特别能够帮他统治,就亲自唯一集注了道德经,又对类似的金刚经大加推崇,要求所有佛门子弟必须修颂金刚经。这是少有的。金刚经的地位在佛门和皇宫内无可动摇。

“玉帝借给大禹治水测绘水情”,这也要联系历史,朱棣既信道有特别信佛,他看父亲集注了道德经,也喜欢金刚经,他就也来集注金刚经,他集注的金刚经后来在姚广孝手里编入了永乐大典。朱元璋是洪武,朱棣集注金刚经是不是像大禹治“洪”,探测朱元璋心思?后来在北京编入永乐大典作为北京朝廷的标志性百科全书,是不是像东海的定海神针?东海可以指东海边的北京。

金箍棒又叫“如意棒”,也有历史可循,朱元璋对佛教法王的封号称呼,创造性的使用“如来”“自在佛”,以前历朝都称“西天佛子”。“如意”正有“如来”“自在”之意。

综合以上,金箍棒指代最能降妖避邪的佛门第一经--金刚经,是很细致具体而且形象有典故的。天河指紫禁城金水河也更加证明猪八戒指的是明朝皇帝(因为人间天河--金水河是明朝初期才有的)。那么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又指皇朝的什么呢?

猪八戒配钉耙,怪怪的,怎么都不配。蹊跷必有没看见的讲究。

原著上说(我们只讲原著,不讲简版或通行本),观音在赶往长安路上,在福陵山云栈洞首次遇到八戒,八戒实际上有两个武器:腰里别着“弯月弓半轮”、手里拿着“九齿钉耙”,这九齿钉耙也是太上老君制造,送天蓬元帅守天河的。弯月弓半轮是好朋友后羿送的,只因八戒调戏好朋友老婆嫦娥,两人断交。

先分析九齿钉耙,“钉耙”说文解字说是“平摊谷物或土地的农具”,“钉齿耙”是“平整土地的农具”,无论哪种都和粮食与土地有关,民以食为天,国以土为大,食物和土地都是江山社稷 的根本。钉耙的形状又极像“业”字的甲骨文造型,业:一根横梁上钉若干个齿钉,(红楼里有个秦继业或秦业,也是指他悬挂着秦可卿和秦钟,即指当时的明朝像秦朝,悬挂着不做主的皇帝朱由校和阉党魏忠贤,如同秦二世和赵高),可以说,九齿钉耙指代的是九世江山皇业,朱棣到朱厚照,这九世皇帝却只有八位皇帝,其中英宗朱祁镇做了两任皇帝,断开的中间几年时段被弟弟朱祁钰囚禁,所以是八个信藏佛教的皇帝、九世兴明朝皇业的朝代,即“八戒”“九齿钉耙”的讲究。

书中说,这九齿钉耙比金箍棒厉害,能破天庭,能打倒“金身铜头铁臂”,那不就是能打赢孙悟空么!这一方面说明皇权可以兴藏佛教,也能灭藏佛教;另一方面为西游记续书留下伏笔(西游记留了很多伏笔如八戒封神时的不满等等,预示将来猪八戒一定会再回天庭,反如来)。

那么还有一件“弯月弓半轮”是指什么呢?它是有能力谋反成功、能射落太阳的人的代表--后羿送的,这弯月状想不想中亚那边的标识?故当为藏佛教教义,为什么是“半轮”?因为藏佛教在还没扩展、局限在皇室内时,只是皇室既信佛又信道的一半。猪八戒一直没用,指明朝第二春的纠葛皇帝既用藏佛教又防藏佛教的心理,

综上,猪八戒两件兵器实际指政教合一的政体。政指九齿钉耙,教指弯月弓半轮。

明朝在朱棣和朱高炽两朝时,是严防政教合一的,限定藏佛教的发展,经过天顺、弘治、成化等朝,藏佛教徒的努力,正德武宗朱厚照朝,基本成功实现政教合一,打到巅峰。期间,不断有儒家文人出来斗争阻挠反对,这就是指取经路上的各种妖怪了。

再来看看猪八戒历史,进一步论证他是否是明朝的九位皇帝(当然代表性人物是朱棣)。

猪八戒因为调戏嫦娥而下凡,我们已经知道指的是朱棣在皇家家族内不轨(月宫指內宫皇室,和红楼梦一样)引起撤藩,下凡即下藩。书中说,八戒对观音自我介绍,他最先落在云栈洞,被卯二姐纳赘(后来有版本写为卵二姐为误),做了个倒插门,一年后卯二姐死了,白得了一家的家当。这就是很明显的靖难之役了,卯二姐即“标”字,卯为小木,寅为大木,“二、小、木”就是朱标的“标”字,倒插门指朱棣由北京打入南京,在南京定都,白得了一家的家当。

猪八戒最喜欢也经常说要回去的“高老庄”,实际指朱元璋的道政南京,朱元璋谥号是“高皇帝”,猪八戒是招亲强取的,也说明朱棣是倒插门抢来的皇帝。朱棣一朝一直没有定首都是北京,直到朱瞻基儿子朱祁镇时,才确定首都是北京,不再南迁。这也是猪八戒在早期的取经路上,一遇困难就喊散伙回高老庄,而后期基本不说的映照。

在悟空被压五行山后,如来准备回去,天蓬和天佑喊住如来,说玉帝来了,然后就摆酒庆贺,如来被不满他用欺诈手段巧胜的赤脚大仙灌醉赶出天庭。这里,天蓬和天佑首次出场,他们都是北斗四圣,四圣为天蓬、天猷、黑面将军、真武将军。小说用了前两个,实际要指的是后两个(红楼梦里隐藏作者名字,也是此手法,明面上是曹雪芹,实际指其余三个里面的吴梅村,红楼梦文体最近金瓶梅,手法最近西游记,这是公认的),朱棣号称真武大帝再世,姚广孝被称缁衣宰相,你说不是故意避讳,怎么会那么巧?

关于靖难之役的描写,是在大闹天宫里正面细致具体描写,而有没有续书?或者西游记是不是残本?看下集的分析。

2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