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还是《德道经》?同一本书,竟是天差地别。

全通故事 2024-04-22 16:34:56

《道德经》这是我国古代道家先祖“老子”留下的一本包含了对天地万物的思考的典籍,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

我们所知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等道家哲学思想就是来此于书中。最初,人们将《道德经》称为《老子》全篇一共五千字,包括了上下两篇。

传闻此书最早的来源是老子(李耳)过函谷关时,为度尹喜所留下的一本囊括万物的至宝。《道德经》写成后,老子对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数,蕴长生久视之道。"

然而,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经》居然是反的!

自1973年马王堆汉墓考古出土的《老子》却有两个版本,出乎意料的是,两个版本都是《德》在前《道》在后。

不仅如此,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多个版本中,也多数以《德篇》为上卷《道经》为下卷。甚至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在《解老》《喻老》中都是《德》在前。

《道德经》的顺序不仅反了,甚至连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常念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变成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其中最有名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转变为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关于道德经改编的问题,目前的主流说法是当时汉武帝“罢拙百家,独尊儒术”,为了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所以人们就把《道经》移到了前面,书名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确实千差万别,且《德道经》中有许多地方遭到了修改。若老子得知后世子孙读了几千年的书早就被人给篡改了,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不管是谁,都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现在社会不比以前,古人常说“学富五车”,这是一个比喻词,现在的人何止“学富五车”简直是“学富百车”,可惜的是,这百车仅仅只是摆设。

古人的智慧是玄妙的,通常以最短的话表达尽可能的表达多的意思。一句,“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出自德道经,第四篇)便能人阐述一篇旁人需要写几万字的文章。

现在中国受西方文学的思想,丢了精炼,多了繁杂。凡事都要举例,解析,讲故事。十几万字可能就在围绕着一两句话去讲,等人花费大量时间看完才似有所悟。

如此,为何不直接读古代圣贤的书呢?

留言领取

“德道五千言,皆在一掌中”,字数不用太多,用精炼的语言去表达古人的智慧。书要正,字要正,形也要正,读真正的书,而不是被篡改的书,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德道经,喜欢可后台留言

2 阅读:100
评论列表
  • 2024-05-30 00:14

    道德经被修改700多次。你读的是假道德经。[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