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科家长们的遗憾看中产家庭在子女教育规划上的几点误区

小希女儿留学 2024-03-06 16:42:43

同学A: 数学高联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但未进入省队,最后和普通同学一样准备各门考试凭高考成绩裸分进清华。父母原规划孩子竞赛进国家集训队后提前一年锁定免试录取后尽早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家庭在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数学竞赛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不少于200万的费用。目前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下,保研难度大,渴望出国读研但家庭财力不允许。

同学B:高考理科生,各门课成绩比较均衡,英语和语文超常发挥,最后进入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非图灵班),目前她为数学相关学科不挂科努力,一度想转其它不太费脑筋的理科专业。

同学C:初中毕业后进入国际学校,海本申请到众多海本,最后去了美国TOP20名校,专业是经济学。目前为找不到实习和毕业后的工作前景担忧。

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在校园讨论(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官网)

从身边这些本科家长的遗憾看不少中产家庭在子女教育规划上存在一些误区:

素质教育重要,也不能妖魔化数学竞赛等其它学科竞赛的筛选价值

素质教育对于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无疑作用巨大,也是需要坚持的。但也不能过度妖魔化数学竞赛以及其它竞赛在筛选每个人合适发展路径的作用。

从小学阶段开始,不少家长开始让小孩进行奥数能力的培养。但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这个过程最主要的作用是筛选,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究竟是什么水平。特别是推而广之,小孩的这个水平在全市、全省、以及全国的位置。绝大多数家长肯定是失望的,因为每个省每个学科成功的是个位数,大部分是分母。家长要及时止损调头,不能和自己孩子逻辑能力执拗。

还有个极端情况就是家长奉行 “散养”和快乐教育,被动静待花开。在大环境都比较卷的环境下,对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发现和开发较晚,全靠孩子后期的努力有可能来不及。

同学B就是在大学发现自己和其它同学比,逻辑能力逊色不少,不太适合数学相关学科。最后很抑郁,一度想转生物专业。

耶鲁大学的有机化学课堂(来自耶鲁大学官网)

名校重要还是名专业重要

同学C高中毕业申请海外本科时,来了好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OFFER。国内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和面子观念选择名校。但读完书还是要进入社会找工作,在国外,特别是北美,藤校本科真的不是为普通家庭准备的。

如果选的学科是文科和商科,孩子们在北美也就是四年的匆匆过客,很难找到工作并留下来。因此,如果孩子想留下来,选择一个好就业的专业比选择一个名校不好就业的专业强太多。

这也就是英国留学,哪怕是G5甚至牛津剑桥,很多家长也不会选择,最终会去北美的原因。牛津剑桥申请时只能选一所申请,而且英国基本只能申请一个专业。对移民提供的工作岗位太少,三年本科,考研时不少大学不认。

同样的,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的选择,新国立排名比南洋理工靠前,不少人会选择新国立。但新加坡本地就业市场也不大,如果毕业后打算在那边工作,当地的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说要首选南洋理工的工科专业。

新加坡国立的毕业生的毕业照(来自新加坡国立官网)

一流的学生VS一流的学校

新加坡国立被誉为亚洲第一,这是一流的学校,在各种大学排行榜排名都很靠前。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排名第一的,也是一流的大学。清华北大在全球的排名不如牛津剑桥。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全球排名也不低,但申请门槛不高。

能上清华的,不管是保送还是裸分强基,都是智力和学习能力一流的学生。我们经常会看到初中成绩很一般的,最后能去美本前20,甚至全球前十的院校,但成绩很好的去清北复交,特别是复旦交大排名远不如多大、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

这就是一流的大学的生源不一定全是一流的。不是一流的大学,生源可能是一流的。不少北大清华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去新加坡国立或者卡内基梅隆读博士,这一部分是国内职称评选对于海外经历、如博士博士后比较看重。不一定卡梅的某些计算机专业实力一定比清华强。

最好的是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生源匹配。其实清北复交的绝大多数本科生去申请海本,特别是看重学术成绩的英国本科和新加坡本科高校(完全可凭借成绩自己申请),是毫无太大压力。包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研究生申请更是如此。据称清华北大的某些理科专业的第一名,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是早早锁定预定了。

同学A如果当时规划早,凭借其逻辑思维的能力,父母将他卷进集训班的费用用于海本的支出,这样就能满足其海外名校留学的梦想。

曾经亚洲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来自东京大学官网)

因此,父母在小学阶段需通过一些手段(如学科竞赛、体育艺术等)分析孩子情况,选定培养目标,制定教育规划(国内国外、什么专业),执行教育规划,实现教育规划目标。

0 阅读:2

小希女儿留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