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船比航母都大!中国用13万吨的“航母”养鱼,到底有多牛?

科学怂哥 2024-04-29 20:14:45

13万吨比美国福特级航母还要大的船,我国却拿它来“养鱼”。在海上用网箱不就可以了吗,为何还要花费4.5亿打造“航母”来养鱼呢?

万吨“养鱼航母”

这个万吨级“养鱼航母”就是我国的国信1号,由国信中船花费两年时间所打造,长度为249.9米,内部的15个养殖舱有近9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一年能养出3700吨鱼,比渔业资源丰富的查干湖,冬捕数量的2倍还多。

而之所以要用“航母”养鱼,其实和我国的渔业环境有关系,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渔业养殖国家,产量占到了全球水产养殖总量的60%以上,在这其中,我国的海水养殖却只占了渔业产值的28.38%。

而与此不匹配的是,国民对海产品庞大的需求量。仅2022年一年,我国就进口了454万吨的水产品,累计进口金额达到了1327亿元,再加上我国的海水养殖还主要是在近海地区,水深的限制,让我国的养鱼种类十分单一,于是扩大我国海鱼养殖规模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深海远离大陆,受气候环境影响极大,一旦遇到台风就会让养殖户血本无归,更何况如今核污水依然在不断排放,我国的海域早晚都会受到污染,于是开辟新的养殖模式就十分重要了,而国信1号的作用就在于此。那这个“国信1号”养鱼船有多厉害,花上亿元深海养鱼真的值吗?

国信一号有多牛

首先是科技化程度高。目前国信一号养鱼船主要养殖的是黄花鱼,因为黄花鱼胆子比较小,承受的噪音极值为150分贝,于是整艘船采用电推动力来降低噪音,并将其控制在了60分贝以内,还配备了2108个传感器,可以对鱼脸进行识别,观察鱼儿生长进度。

另外我们要知道的是,大黄鱼的最佳生长温度范围是22-26摄氏度,在这个环境下生长的最好、最快,顺着水流游泳还能让鱼的肉质更加紧实,因此国信1号还可以模拟旋转流场,水速也一直保持在0.2-0.4米/秒。

再通过智能化的养殖水体交换系统,将50米深的优质深海水注入到养殖舱,可以保证大黄鱼一直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船上也配备了大黄鱼加工生产线,从捕捞上来到端上餐桌,最快24小时就能实现。

接着就是养殖效益更高。养殖舱的密度是近海网箱的4-6倍,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能保证大黄鱼的成活率在95%以上,品质也能达到了野生级别,再加上养殖周期比网箱缩短了三分之一,三个月就能上市,一年能养两茬,年收益十分可观。

目前国信1号养鱼船,也在试验养殖三文鱼、石斑鱼等深海鱼类,而它作为我国深远海养殖新模式,也被首次列入到了中央一号文件。

如今,两艘更先进环保的15万吨养殖船已经开建,其中国信2-1的年产量提升到了4000吨,并计划在未来五年投入350亿元,陆续建造50艘大型深海养殖工船,形成年产海鱼40万吨、年产值达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船队,加速我国传统渔业向深远海迈进,打造仅属于中国的“蓝色粮仓”,这对于我国来说,自然是非常“值的”。

3 阅读:586
评论列表

科学怂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