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灵均——“量化投资”内幕揭秘

克哥投研 2024-02-22 21:46:31
1 引子——60秒25.67亿

最近几天,国内大大小小的财经媒体,热传的一个新闻是:由美女董事长蔡枚杰领导的量化投资私募基金公司——宁波灵均,因在短短60秒内净卖出价值25.67亿元的股票,导致大盘指数下挫而被证监会谴责;该消息一出,也引起了广大股民的热议和谴责。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消息,2月19日,宁波灵均在开盘42秒内,卖出深市中小板股票13.72亿元;当天沪市主板开盘1分钟内,卖出11.95亿元沪市标的股票,合计卖出25.67亿元A股股票。

宁波灵均的这番开盘猛砸的操作,导致当日上证指数、深证指数短时快速下挫,可谓影响恶劣。那么区区百亿的私募基金,为何对市值万亿的大盘指数有如此之大影响力?我们首先要来认识下宁波灵均所做的“量化投资”到底是什么。

2 序曲——“李逵”遇见“李鬼”

量化交易,是个“舶来品”,其根源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当时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外投资者率先开始使用定量分析和量化交易。

量化交易,又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基于机器学习和数学模型建立的长期自动交易机制,是真正的量化交易;二是基于硬件设备的超高计算能力而在日内自动执行的短时高频算法交易,简称为高频算法交易。

量化交易:简单说,跨多个交易日自动执行的交易可定义为量化交易,因为该类交易盈利来自于多个交易日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在证券APP上操作的智能下单业务,就是最简单的一种量化交易,只不过这里面不涉及复杂数据模型的应用,每笔交易仅仅涉及到一只股票,而且只是用了最简单的交易日计算和委托价监控自动成交功能。

算法交易:一般指日内的短时高频交易,其盈利主要依赖于高计算性能的硬件进行“秒”级的快进快出摩擦交易,比拼的是硬件计算性能、网络接入带宽。哪家私募与核心交易系统的接入延迟越短,谁盈利的概率就越高。

上面这两种交易类型,虽然都或多或少用到了算法,具有共同点;但区分也很简单,就看该自动执行交易的应用场景,是跨天交易还是日内短时交易;是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自动交易,还是纯粹拼硬件运算速度和网络带宽。

所以,当“量化交易”与“高频算法交易”被混为一体时,就好比“李逵遇见了李鬼”。目前被罚的宁波灵均所宣称的“量化投资”本质是什么呢,是李逵还是李鬼?先来看看宁波灵均官网的自我介绍。

在该公司的“灵均介绍”栏目,首先炫耀了一下团队成员光鲜靓丽的海外留学背景,斯坦福大学、哈佛、剑桥、麻省理工……

特别是公司理念提到了“坚持迭代”,搞IT技术的都知道,迭代这个词,一般应用于信息系统的建立;再看看2022年新浪财经关于宁波灵均《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所描述,该公司津津乐道的是人才引进、机房建设、GPU、服务器、数据库等等。

由此可见,宁波灵均的所谓“量化投资”是依靠高计算性能硬件的“短时高频算法交易”,这种模式下的自动交易,打个比方,好比几年前,一家火车票代售点,花费大价钱开发了一套12306网站的外挂自动抢票软件,跟普通旅客“拼手速”购买火车票,外挂抢票软件和普通乘客的双手,谁更有胜算?!

3 开篇——拆穿“流动性”谎言

在我们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的今天,象宁波灵均这种依靠硬件做“日内短时高频交易”的私募基金比比皆是,2023年8月28日曾经曝光的中国头部量化私募创始人——明汯投资创始人裘惠明,熊市之下仍然大赚,2.85亿元买别墅的新闻……记得有传闻私募基金经理感慨国内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对“量化投资”非常友好,这些量化私募基金经理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量化投资”,增加了流动性。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让我们看看美国专业投资网站Investopedia对“短时高频算法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简称HTF)”的利弊分析;国外之所以严加监管短时高频交易,就是因为在2010年5月6日,短时高频交易曾导致道琼斯指数在短短20分钟内下跌了1000点,带来道指整个指数10%的跌幅。所以,高频交易好比埋在资本市场里的一颗炸雷,何时被引爆,无人能够预测。

关于“短时高频算法交易”增加流动性的说法,大家重点看上图涂绿的内容:高频交易提供的所谓“流动性”,前一秒可供市场使用,但下一秒立马就消失了,这阻止了交易者实际能够交易这种流动性。

大家可以理解吧?这种量化私募基金的这种秒级别高频交易,我们普通投资者压根参与不到其中,这种所谓的“流动性”,纯粹是量化私募基金之间的“自嗨”;另一方面,量化私募基金依靠硬件高计算性能带来的秒甚至毫秒级的自动交易指令,他们可以在普通投资者下单之前“提前抢跑”,不论买入还是卖出。

量化私募基金,在整个市场当中对普通投资者的碾压,好比违规渔民使用的“绝户网”,这些私募机构本质上在消灭市场上普通投资者交易的有效“流动性”。

4 高潮——软件VS硬件

据传宁波灵均,在国内私募量化投资基金当中排名前四,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查询结果,宁波灵均旗下先后管理着1000家基金产品,至少600亿的规模,但自2020年以来,已有100多家基金产品提前清算。

在这100多家清算的基金产品当中,最短的持续半年时间,最长的也不过持续两年多时间;允许基金公司注册成立这么多基金产品,达到亏损线的就清算关闭,然后再注册成立新的基金产品重新来,感觉好比麻将桌上搓麻将,一轮又一轮,这其中损失最大的只能是买入基金的基民。

根据中研网2022年3月29日报道,当时灵均投资旗下141只基金,仅有39只基金产品为正收益,亏损率83%。

根据灵均投资最新发布的数据,自2024年1月19日~2024年2月8日,短短20天时间里,灵均投资旗下产品累计清仓了508只股票;看下图红圈内数字,1月19日持股数量1879只,到2月8日仅剩余1371只股票。

在笔者看来,像宁波灵均这种依靠花费大价钱升级硬件计算性能带来的高频算法交易,仅仅能从散户身上赚个“拼手速”的小钱;而且资本市场内做量化交易的不只灵均一家,大家都买硬件,都拼计算性能,但最后胜出者只能有一个,这其实也是十分内卷的内耗竞争。

不论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不论是算法交易还是手工交易,在资本市场赚钱,光靠硬件性能远远不够,赚大钱靠的是在资本市场久经考验的价值投资理念,谁能把这种定性的价值投资理念,转化为定量的大数据模型,谁就具有了真正的量化投资软实力。

在查询宁波灵均基金产品数据时,笔者注意到证监会对基金清算有标准管理流程,流程最后一个节点需要公布清算报告;但翻看了灵均几十个清算基金产品,也包括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笔者未能查询到任何一只基金产品的清算报告,这是一个遗憾,未能了解灵均基金产品清算的原因。

5 尾声——量化交易发展历史

据彭博新闻社记者多米nike介绍:早在 1980 年代,一些美国对冲基金就采用了量化交易,并开始根据其定量分析研究实施交易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如文艺复兴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的前数学教授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利用量化交易来产生超越市场的收益。

在过去几十年里,量化交易有了显著的增长,部分原因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能力——以及市场数据的易得性和交易的快速执行。

如今,交易者可以访问和分析大量历史数据(尤其是价格和交易量)以创建他们的模型,并且他们的交易往往是自动化的。大型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往往是量化交易的最大参与者,因为他们拥有同时分析多个市场的资源,并快速实施大量证券或商品的交易策略。



0 阅读:0

克哥投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