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发现太多来自美、英、德等多国的零部件。而这些国家,都是站在乌克兰一边的国家。 比如一枚俄军巡航导弹里,制导芯片是美国德州仪器的民用款,识别目标的图像传感器来自日本索尼,就连供电模块都用着德国英飞凌的半导体。这些本应装在洗衣机、家用无人机上的零件,转头就成了俄军攻击乌克兰的“帮凶”。 这事儿越想越魔幻,一边是西方各国领导人天天喊着“支持乌克兰”,又是送武器又是搞制裁;另一边他们的企业却在偷偷给俄罗斯军工“供货”。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零件不是通过什么隐秘黑市,而是走正规贸易渠道,经土耳其、阿联酋这些第三国“洗白”后流入俄罗斯的。 简单说就是,美国公司先把芯片卖给土耳其的批发商,对方把标签改成“工业传感器”运到迪拜,最后再通过哈萨克斯坦的陆路口岸送到俄罗斯。整个流程转了五六道手,物流信息全改头换面,西方政府就算想查也很难追踪。 最打脸的是,不少零件的生产日期就在西方领导人访乌之后。去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刚在基辅承诺“会加强对俄制裁”,没过多久乌军就从导弹里拆出了生产日期是第二天的博世传感器。 英国也一样,一边给乌克兰送“风暴阴影”导弹,一边本国企业生产的微处理器就出现在了俄军无人机里,用来轰炸乌克兰电网。这种“左手递援助、右手送零件”的操作,让乌克兰民众直言“感觉被盟友从背后捅了一刀”。 面对质疑,西方政府的辩解都站不住脚。美国商务部说“没法监控所有民用产品去向”,日本说“已经加强出口审查”,德国则让企业“自己查供应链”。 但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的报告摆得明明白白:抽检的2800个缴获的俄军武器零部件里,94%来自对俄制裁国,其中72%是美国公司的产品。 更讽刺的是,这些民用零件性能比俄罗斯自研的军工零件还好——索尼摄像头识别精度高30%,德州仪器处理器功耗低20%,等于西方企业在变相帮俄军提升武器性能。 说到底,还是利润在背后驱使。如果真要全面禁止可能被军用的民用产品,那这些公司股价至少跌30%,损失太大。 所以他们宁愿对“零件流向俄罗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有第三国帮忙打掩护,风险低还能赚大钱。在资本眼里,乌克兰前线的炮火,远不如季度财报上的数字重要。 这场闹剧戳破了大国博弈的真相:乌克兰不过是颗棋子。泽连斯基在国际上呼吁援助时,西方企业正通过“灰色产业链”大发战争财。所谓的“价值观同盟”,在真金白银面前不堪一击。 而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普通人,永远是这场利益游戏里最无辜的牺牲品。
据BBC最新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惊人发现,俄罗斯军工产品中中发现太多来自
萧兹探秘说
2025-10-09 20:04:40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