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参谋长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永远不与中国开战。” 这句话不是最近才提出的,早在2021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约翰·海滕就发表了这一观点,当时中国展现的综合实力已让美国高层心生忌惮。 而历经了这四年,如今美国军政界对这一观点的共识愈发强烈,背后正是中国国防、经济、科技实力全方位跃升形成的实实在在威慑力。 从国防实力来看,中国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2023年我国国防费占GDP比重约1.7%,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平均水平,但每一分投入都精准转化为战斗力。 福建舰列装后,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这种技术能让歼-35隐身战机满油满弹起飞,单位时间出动架次比传统方式提升50%,连空警-600预警机这种之前上不了舰的装备也能随舰出征,大幅增强航母编队的侦察和指挥能力。 东风系列导弹家族持续升级,像东风-100巡航导弹能以4马赫超音速飞行,射程达3000-4000公里,命中精度控制在10米内,既能打击陆地固定目标,也能对付海上移动舰艇。 这种防御性国防力量的提升,让任何潜在对手都不得不认真掂量开战的军事代价。 而除了硬实力的直接威慑,经济与科技领域的深度绑定同样让美国投鼠忌器。 中国GDP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占全球近30%,小到电子产品、大到工程机械,全球市场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在科技领域,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超42%,全球每10部5G手机就有4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已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 中美贸易额即便在摩擦背景下仍保持高位,2023年达6900多亿美元,两国在电子产品、农产品等诸多领域形成“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若贸然开战,不仅全球供应链会遭受毁灭性打击,美国民众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价格可能翻倍,本土企业也将失去庞大的中国市场,这种经济层面的巨大风险让决策者望而却步。 正如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当时回应所言,“美国不是不会,而是不敢!中国早已强大,与我们开战的代价太大!” 我们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能自主生产从芯片到航母的各类产品;14亿人口构成的庞大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更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坚定意志。 美国深知,与这样一个核大国、经济大国、科技大国开战,代价将远超任何一场局部冲突,甚至可能动摇其全球霸权根基。 如今“不与中国开战”的表态,本质上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全球和平稳定的被迫理性选择。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也绝不允许任何国家触碰我们的核心利益底线,这既是对本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国已向美国发出“对等部署”最后通牒:美军一天不撤出第一岛链,解放军的舰队,就将
【1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