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美国作家海明威吞枪自尽,脸皮都飞到了天花板上,他的前妻玛莎盖尔霍恩知道后,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看来他也不是那么硬嘛。 一个终生以硬汉形象示人的文学巨匠,用猎枪结束了自己六十二年的生命。消息传来,前妻只说了句”看来他也不是那么硬”。这句话背后,藏着怎样的恩怨情仇?两个同样强悍的灵魂,为何无法长久相处?这段传奇婚姻的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1899年7月,海明威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区的医生家庭,父亲热衷打猎钓鱼,母亲从事音乐工作。1917年高中毕业后,他没上大学,直接进入《堪萨斯城星报》当记者。报社对文字简洁的要求,深深影响了他后来的写作风格。 1918年,他不顾父亲反对辞职参军,因视力问题只能当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在意大利前线输送补给时被炮弹击中,医生从他腿部取出两百多枚弹片,两个膝盖都被打穿。意大利政府授予他银制勇敢勋章。这段经历成了《永别了,武器》的素材。 战后他去了巴黎,认识了菲茨杰拉德、格特鲁德斯坦因等作家,形成了自己的”冰山理论”写作方法。1926年《太阳照常升起》出版,1937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身份报道西班牙内战,写出了《丧钟为谁而鸣》。1952年《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玛莎盖尔霍恩1908年11月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富裕家庭。1926年进入布林莫尔学院,但没等毕业就去巴黎追寻记者梦。1937年她以战地记者身份报道西班牙内战,一生报道过西班牙内战、二战、中国抗战、越南战争等八次重大战争。伦敦《每日电讯报》称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 1936年圣诞节前后,两人在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的酒吧相识。当时海明威37岁,玛莎28岁。1937年两人一同前往西班牙报道内战,那时海明威还和第二任妻子保琳在婚姻中。1940年11月海明威与保琳离婚,17天后与玛莎在怀俄明州结婚。 婚后住在古巴哈瓦那郊外的瞭望庄园。开始还算和谐,可时间一长矛盾就来了。海明威希望妻子在家照顾起居,玛莎却想继续战地报道事业。1943年夏天,玛莎不顾海明威反对,独自前往英国为《科利尔周刊》报道战事。海明威要她回古巴,她却催他来伦敦。1944年初玛莎回古巴试图修补关系,没成功。她告诉海明威,无论他去不去,自己都要返回伦敦。 海明威后来也签约《科利尔周刊》,这让玛莎在她长期供稿的杂志失去了优先地位。1945年,玛莎主动提出离婚,成为海明威四任妻子中唯一主动离开他的女人。 1961年7月2日清晨,爱达荷州凯彻姆,海明威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7点半左右,62岁的他走到一楼枪架旁,取下陪伴多年的12毫米口径双管猎枪,擦拭干净,装上子弹,倒转枪身,扣动扳机。妻子玛丽被枪声惊醒冲下楼,看到鲜血从他头部迸射而出。十五分钟后救护车赶到,这位文坛巨匠已停止呼吸。 玛丽对医生和警方说丈夫在清洁枪支时不慎走火。五年后她才承认丈夫是自杀,责怪自己”当初没把枪支锁好”。早在1961年4月,海明威就曾用猎枪对准自己的下巴,被及时制止。1960年12月他接受了十一次电击治疗,可病情没好转。三个月后,他还是完成了那个决定。 海明威家族似乎笼罩着”自杀基因”阴影,至少有五人死于自杀。除了遗传,晚年他身体多处器官出问题,体重骤降。他害怕写不出好作品,害怕江郎才尽。对于以硬汉形象示人的作家来说,这种无力感比死亡更难受。 消息传开,玛莎的反应相当平静,表示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她比许多人都更了解海明威硬汉外壳下的脆弱。 离婚后,玛莎继续在战场奔走。七十多岁时她仍前往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报道,八十一岁时坚持报道美国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爆发时她想去伊拉克,但因年龄与身体原因被多家媒体拒绝。对于常年在战场奔走的女人,失去行动能力意味着生命失去意义。 晚年玛莎被卵巢癌、心脏病、白内障手术失败、听力下降、髋部骨折等疾病困扰。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现在像个囚徒,连出门买份报纸都做不到——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1998年2月15日,在伦敦公寓里,89岁的玛莎吞服氰化物胶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玛莎去世后,新闻界设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新闻奖。2008年美国邮政局发行纪念邮票,玛莎名列其中。 两个人,两种结局,却殊途同归地选择了自我了断。海明威用猎枪结束绝望失控的人生,玛莎用药物告别病痛缠身的晚年。她曾说不愿成为别人生命的”脚注”,她做到了。今天人们提起玛莎盖尔霍恩,记住的是她作为记者的勇气和才华,而非仅仅是海明威的前妻。她用六十年职业生涯证明,女性可以在任何领域活出自己的精彩,无需依附任何人。 硬汉作家最后用猎枪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前妻那句”看来他也不是那么硬”,既是嘲讽也是看透。两个同样强大的灵魂相遇,注定无法长久共存。您觉得玛莎这句话,是对海明威最后的评价,还是对这段婚姻的总结?欢迎留言说说您的看法。
吴石将军牺牲后,蒋介石仍不肯善罢甘休:把王正钧无期改成死刑!1950年夏天,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