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王震将军正在休息。就在这时,他发现一个秘书正在抽烟头。王震将军就很奇怪。随

谈古论今朝 2025-10-15 23:48:21

一天,王震将军正在休息。就在这时,他发现一个秘书正在抽烟头。王震将军就很奇怪。随即,王震将军走了过去。王震将军说:你怎么只抽烟头呀! 秘书被问得脸一红,手里的烟头捏得更紧了,支支吾吾地说:“将军,我……我这是捡的,自己的烟抽完了,想着省点。”王震皱起眉:“捡的?地上的烟头多不卫生,你一个年轻人,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秘书头埋得更低:“不是不爱惜,是家里……家里老母亲病了,每个月工资大半寄回去,剩下的钱得算计着花,烟就只能……” 王震这眉峰一下就松了,刚才的火气全没了,只剩心疼。他往秘书身边凑了凑,声音也放软了,没再追问烟头的事,先问起了秘书的老家。秘书见将军没生气,才敢小声说,自己是河南豫东农村的,家里就老母亲一个亲人,父亲早年间被饥荒熬没了。 这话一出口,王震心里更不是滋味。他太清楚豫东那片土地的苦了,抗战时期他率部队路过那儿,见过太多百姓吃不饱、病不起的模样,现在建国才没几年,农村底子薄,老百姓看病还是难。他又追问老母亲得的啥病,秘书说就是老风湿,一到阴雨天就疼得下不了床,村里郎中开的中药,每个月都得花二十多块才能续上。 王震默默算了笔账,当时像秘书这样的基层工作人员,实行的是工资制,月薪也就四十二块,寄回去三十五块给母亲买药、买粮,剩下七块钱要管自己一个月的吃饭、买肥皂牙膏,别说买烟,就是顿顿吃窝头都得算计着来。他伸手拍了拍秘书的胳膊,没说啥大道理,就说“你这孩子傻,家里这么大的难处,咋不跟机关说?” 秘书赶紧摆手,说不想给组织添麻烦,身边不少同事家里也有难处,都没好意思开口。王震听了直摇头,他向来不赞成下属“自己扛难处”,从延安时期带兵开始,他就认一个理:队伍里不分官和兵,下属的难处就是集体的难处,藏着掖着反而容易出问题。 说着,王震就喊来警卫员,让他去自己宿舍拿三十块钱来,又特意叮嘱警卫员,回头跟后勤处说一声,按规定给秘书走“家庭困难补助”的流程,别让他再这么委屈自己。秘书一听要给钱、要走补助,赶紧往后退,说啥也不肯要,说将军的津贴也不多,自己能扛就扛。 王震这下又有点急了,提高了点声音却没生气,说“这钱不是给你的,是给你老母亲买药的,你要是不收,就是让我看着老人遭罪”。他还跟秘书说,捡烟头省钱是孝心,可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反而会让老母亲担心,真要是病倒了,反而给家里添乱,这账得算明白。 其实了解王震的人都知道,他自己过日子比谁都俭省,衣服补了又补,吃饭从不多剩一口,可对下属、对百姓,从来都不抠门。当年他率部队开发新疆,见战士们吃不饱,自己带头挖野菜、啃干粮,还把上级配给的细粮分给战士;后来地方上百姓缺种子,他又协调部队把备用粮拿出来救急。 现在看,三十块钱、一份困难补助不算啥,但在当时,一斤大米才七分五,一斤猪肉才六毛八,这三十块钱够秘书母亲买三个月的中药,够秘书自己吃上半个月的热菜。更重要的是,王震没因为自己是将军就摆架子,没把“关心下属”挂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帮秘书解决难处,这才是老革命家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官衔,是身边人的冷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
谈古论今朝

谈古论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