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仅剩2天,蒋万安终于表态了,郑丽文已毫无胜算? 距离国民党主席投票只剩下48小时,局势却突然起了变化。蒋万安,这位台北市长、家世显赫的“蒋家第四代”,终于打破沉默,松口支持郝龙斌。 虽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称郝“稳健务实”,但在蓝营内部,这种表态等同于松动了牌局。原本看似没悬念的选战,多了几分变数,也让郑丽文的胜算再次被端上台面审视。 蒋万安和郝龙斌之间的渊源早已不是新闻。2015年,蒋刚踏入政坛,郝就出面为他牵线搭桥,甚至动用自己在地方的老关系,帮他扫清党内辈份制的障碍。没有郝的这步棋,蒋万安恐怕也不会这么快就站上台北市长的舞台。 这种“政治还债”的味道,在2021年朱立伦竞选主席时就已有苗头。当时蒋万安带着20多个“立委”站上朱的台,换来的正是朱对蒋的市长提名。而这一次,蒋的选择虽不激进,却也不含糊,算是还了郝一份旧情。 但不同于上一次的全力以赴,这次蒋安安静静地释放一句话,没有组织“立委”站台,也没发动基层动员,明摆着是给自己留了后路。这种半推半就的态度,既让郝龙斌有面子,也不至于把郑丽文得罪死。 问题是,郑丽文现在真的毫无胜算了吗?表面看,她的民调领先郝龙斌足足28个百分点,这不是小数目。郑在党员结构里尤其吃香,不少来自黄复兴党部的老党员都在挺她。 郑丽文虽然出身民进党,但这几年在国民党内的表现,反而比很多“正蓝”还要激进。她主打“不统不独”,看似模糊,实则踩在台湾主流舆论的平衡点上。 过去喊统太大声的,现在被边缘化,喊独的早就被民众党吸走了票。郑巧妙地踩在这条缝里,民调自然往上飘。 2005年,连战主导她入党时,深蓝还一片反弹,认为她是“政治投机客”。但马英九撑住了压力,说要“扩大国民党社会基础”,这句话至今还在党内被拿来反复咀嚼。 不过,光有民调不见得能赢。真正的胜负,要看党员投票率。而这一点,正是蒋万安能不能撬动局势的关键。 蒋虽然不直接动员,但只要他一开口,许多中间派党员就会开始摇摆。眼下的氛围,不排除会出现“弃保效应”,把选票集中往郝那边倒。 更麻烦的是,郝龙斌的两岸主张正引发党内新的分裂。他主张在大陆设办事处,说是为了经贸合作,但马上就被马英九批评“偏离九二共识”,连胜文更是直接拿他比民进党,说这根本是“暗独路线的翻版”。 这种内部打脸的戏码,在国民党早就不是新鲜事。郝本来想打“融合牌”,但赵少康插了一脚,说要“强化中华民国定位”,结果搞得原本的政策主张全变了调。蓝营基层看得一头雾水,地方派系更是炸了锅。 南投副议长潘一全甚至放话要退党,原因就是不满中央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洪秀柱的子弟兵李昶志也发出警告,认为这次选举一搞不好,党组织可能会直接崩盘。 眼下的局势,说白了就是一场“深蓝”与“泛蓝”的角力。郑丽文虽然不是传统深蓝,但她懂得利用标签化来争取容忍空间。她公开批评赖清德“去中国化”,也以“反台独”的形象,缓解了深蓝对她背景的警惕。 相反,郝龙斌的“中间路线”反而让传统蓝营觉得他太软,没骨气。这种错位的选战格局,反倒让郑在舆论上站上风。只是,政治归根结底不是选美,能不能把民调转化为选票,还得看基层组织的“动能”。 郝龙斌虽然手握老派系资源,但这几年地方动员力明显下滑。特别是在台中和桃园,原本挺他的议长出现动摇,传出可能“骑墙观望”。一旦这两个地方失守,很可能重演2021年张亚中险胜朱立伦的局面,局面一下就难收拾了。 这场选战,不只是两个人的斗争,更是国民党未来路线的投票。如果郑胜了,国民党势必更“本土化”,甚至部分路线会向民众党靠拢,那对两岸交流未必是好消息,可能让对话空间进一步压缩。 但若是郝当选,洪秀柱这派的力量恐怕会集体反弹,甚至有可能另起炉灶。毕竟,这些年国民党早已不是铁板一块,派系之间的裂痕才是最大的隐患。 蒋万安的发声,虽不重,却足以影响选情的临门一脚。他既不愿选边站死,也不想背负“坐视不理”的骂名,留有余地是他一贯的风格。这种“中庸之道”,或许适合市长,但对一场党内选战来说,却未必能真正左右结果。 从蒋的态度,到派系的分裂,从郑的民调,到郝的失误,每一个细节都在告诉人们:这不只是一场选举,更是一场关于国民党未来的生死考验。
国民党主席选举最新民调出炉,郑丽文第二,朱立伦罕见开撕卢秀燕台湾国民党主席选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