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来了我第一个投降,因为我是中国人嘛。” 讲真,第一次听到于北辰这句话,我差点把水喷出来。 你以为他傻?不,这哥们儿是真懂。 他可能是对岸唯一一个把“挣钱嘛,不寒碜”这六个字,明明白白刻在脑门上的人。 前脚刚把张亚中夸上天,说国民党有他就“惊天换骨”; 后脚郑丽文选上了,他又满脸兴奋,高呼“很好!创新!” 你都分不清他到底是哪头的。 后来人家自己也坦白了,上节目胡说八道,就是为了挣点通告费,养家糊口。 之前因为造谣被罚了20万,估计在他看来,那都算“工伤”。 说白了,他哪有什么立场,他的立场就是通告单。 这话听着荒诞,细想却透着一股子让人反胃的“精明”。于北辰不是真糊涂,他比谁都清楚观众想看什么、媒体要什么。在对岸那个流量至上的舆论场里,严肃的政治讨论早被揉成了娱乐八卦的下酒菜,而他,就是最会端着这盘菜上桌的“厨子”。管你是蓝是绿,管你议题多严肃,只要麦克风递过来,他就能立刻切换频道,说出来的话不用经大脑,只需要经“流量计算器”——什么话够劲爆、什么观点够出格、什么表态能让节目组下次还找他,他就往哪个方向说。 你看他之前在节目里掰扯军事,说什么“滩头歼敌”“雄风导弹精准打击”,听得懂行的人直摇头,可他说得眉飞色舞,仿佛自己真是什么军事专家。现在再回头看那句“解放军来了我第一个投降”,哪是什么“认祖归宗”,分明是另一种博眼球的套路。往左说能讨一部分人欢心,往右说能蹭另一波热度,左右横跳之间,通告费揣进了口袋,至于自己说过什么、立场在哪,根本不重要。就像街边卖艺的,今天耍刀明天舞剑,招式换得勤,只为了观众扔过来的几个铜板,他的“政治表态”,不过是换了个舞台的杂耍。 更讽刺的是,他把“养家糊口”当遮羞布,好像只要扯着这个幌子,胡说八道就成了“正当营生”。可天底下谁不养家?工地上搬砖的工人不会为了多挣几块钱偷工减料,菜市场卖菜的小贩不会为了利润以次充好,偏偏到了他这里,“挣钱”就成了放弃底线、混淆是非的借口。那20万罚款被他轻描淡写说成“工伤”,骨子里是把造谣生事当成了“工作内容”,把公众的信任当成了可变现的流量。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比真傻真糊涂更可气——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这么做不对,却依然乐此不疲,因为在他眼里,尊严和立场,远不如一张通告单值钱。 他不是个例,而是对岸某些“舆论投机者”的缩影。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总有一些人把严肃议题娱乐化,把公共讨论功利化。他们没有真正的信念,只有随时可以切换的“人设”;没有稳定的立场,只有永远向“流量”看齐的方向。他们靠着语出惊人博眼球,靠着左右摇摆蹭热度,把本该理性的对话变成了一场闹剧。而最可悲的是,这种闹剧总能吸引眼球,总能换来通告费,反而让那些真正有深度、有立场的声音被淹没在喧嚣里。 于北辰的“聪明”,其实是一种短视的愚蠢。他以为靠着胡说八道能一直捞下去,却忘了观众的眼睛总有看清的时候。当人们发现他嘴里没有一句真话,发现他的所有表态都是为了挣钱,终有一天会对他失去兴趣。到那时,没有了流量,没有了通告单,他剩下的,只有被人唾弃的虚伪。毕竟,流量可以买来一时的热度,却买不来长久的尊重;通告单可以换来一时的收入,却换不来真正的价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解放军来了我第一个投降,因为我是中国人嘛。” 讲真,第一次听到于北辰这句话,我差
军师
2025-10-22 20:08:30
0
阅读:1796
霖霖最棒
和一个说相声的说什么,你说的过他么?[静静吃瓜]
韭菜炒大葱
作为黄复兴的干将,于将军打入敌营上节目是明褒实贬,看不懂吗?
庄周梦蝶
请叫我风筝
木鱼
德云社赐他个“云”字吧,毕竟说相声的水平不低!
海阔天空
它不是准备改名叫愚(于)蠢(辰),不要北了,让解放军找不到北
匹夫
马保国之流都可安然无事,这哥们统一后,还是会有流量的,娱乐性地位在那摆着。
天骄神傲
他不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才投降,是因为台军跟本打不过解放军,怕死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