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畴西被俘后,被带到黄埔同学俞济时面前,俞济时却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任

浅笑对风吟 2025-10-23 00:53:12

1935年,刘畴西被俘后,被带到黄埔同学俞济时面前,俞济时却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任由他忍冻挨饿,连黄维都看不下去:“你太过分了!”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红军师长牺牲后上身无衣掩埋:被装奇缺 给活人用) 1935年1月的怀玉山,寒风如刀,枯草在凛冽的北风中瑟瑟发抖。 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像铁桶般越收越紧。 红十军团的战士们衣衫褴褛,在严寒中艰难前行。 这支由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已经连续作战多日。 战士们疲惫不堪,粮食弹药所剩无几。 刘畴西站在一块巨石上,用仅存的右手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 这位被称为"独臂将军"的红军指挥员,此刻眉头紧锁。 他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贫苦农家,幼年失去双亲,由叔父抚养长大。 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勤奋好学,凭借过人天赋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军事人才。 在黄埔军校期间,刘畴西就以出色的军事才能著称。 1925年参加东征战役时,他身先士卒,英勇负伤,最终失去左臂。 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革命信念,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此后,他先后赴苏联学习军事理论,回国后参与创建红军,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 1934年,为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刘畴西被任命为军团长。 这支队伍肩负着北上抗日的使命,但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堵下,行动异常艰难。 战士们穿着草鞋,踏着崎岖的山路,日夜兼程。 寒冬腊月,许多战士的脚冻得开裂,鲜血染红了脚下的积雪。 谭家桥战斗成为红十军团命运的转折点。 这场战斗发生在1934年12月,当时红军在谭家桥设伏,准备歼灭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补充第一旅。 但由于种种原因,红军未能实现预定作战目标,反而遭受重大损失。 年轻有为的师长寻淮洲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这给部队士气带来沉重打击。 战后,红军被迫向怀玉山方向转移。 随后的怀玉山突围战中,红十军团陷入绝境。 天寒地冻,粮弹匮乏,战士们饥寒交迫。 刘畴西在指挥部队突围时再次负伤,但他始终坚持战斗。 最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红十军团主力不幸被俘。 被俘时,刘畴西身上只有一件破旧的单衣,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被俘后,刘畴西面临着敌人的威逼利诱。 国民党高级将领俞济时、顾祝同等人都曾试图劝降这位黄埔校友。 俞济时在指挥部会见刘畴西时,自己正围着火炉取暖,却连一件棉衣都不肯给这位老同学。 但刘畴西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拒绝了所有诱惑。 在狱中,他虽身受重伤,却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气节。 与此同时,方志敏也在狱中表现出惊人的革命意志。 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不朽著作。 这些作品后来通过同情革命的看守传出监狱,成为鼓舞无数革命者的精神财富。 1935年8月6日黎明,南昌下沙窝刑场,刘畴西与方志敏等人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就义前,他们神态自若,毫无惧色,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这一幕,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感人至深的一页。 红十军团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却十分深远。 这支部队的英勇斗争,展现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为参谋长突围成功的粟裕,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将领。 他始终铭记这段历史,并在后来的战斗生涯中继承和发扬了红十军团的革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些为革命献身的先烈。 刘畴西、方志敏等革命烈士的事迹被广泛传颂,他们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 人民政府向烈士家属赠送了"伟大英烈"的金匾,以表彰他们的历史功绩。 他们的家乡也建立了纪念馆,供后人瞻仰学习。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红十军团的斗争历程,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他们的革命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每当春暖花开之时,怀玉山上的杜鹃花依然红艳如火,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