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一亿吨大豆除了能榨出二千万吨食用油之外,余下的七千多万吨豆粕,能产出

承影简史 2025-10-27 22:38:46

有资料显示,一亿吨大豆除了能榨出二千万吨食用油之外,余下的七千多万吨豆粕,能产出8800万吨肉和3600万吨奶,或者3400万吨蛋和5000万吨水产品。 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从96年起,我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后,从大豆的净出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的直接原因了。 咱们这代人其实都能感觉到,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日子是真的不一样了,饭桌上不再只盯着主食,天天想吃肉、喝牛奶、吃鸡蛋的人越来越多。 这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背后就靠着大豆撑着场面。以前咱们国家自己种大豆,还能往外卖点,那时候大家肚子都没太填饱,能有口油吃就不错,根本顾不上天天吃肉。 但到了 1996 年,突然就从卖大豆的变成买大豆的了,而且越买越多,现在一年得买一亿多吨,对外依存度都超过 80% 了,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买家。 这变化说白了就是因为咱们生活好了,对吃的要求高了,你想啊,要多产肉、多产奶、多产蛋,就得给猪牛羊鸡喂饲料,而饲料里最关键的就是豆粕。 大豆榨完油剩下的全是豆粕,这东西蛋白质含量高,是养殖业的 “营养餐”。 以前饲料里豆粕占比能到 17.9%,一年就得用掉 6800 多万吨豆粕,这些基本都来自进口大豆。 后来虽然搞了节粮行动,把豆粕占比降到 13% 了,但架不住咱们吃得越来越多,需求还是蹭蹭涨。 可能有人会问,咱们自己不能多种点大豆吗?不是不想种,是实在顾不过来,大豆这作物亩产不高,以前一亩地就收几十斤上百斤,而水稻小麦这些主食,产量早就翻了好几番。 国家得先保证大家的口粮够吃,不能为了种大豆挤占主食的地,所以国内大豆产量一直上不去,2024 年也就 2065 万吨,连进口的零头都不够。 而且进口大豆还特划算,人家国外都是大农场种植,成本低、品质还统一,榨油出粕都合适,榨油厂肯定愿意用。 你说的那组数据也靠谱,一亿吨大豆榨出两千万吨油,剩下的豆粕能换那么多肉蛋奶水产,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转化关系。 咱们现在一年吃的肉都快突破一亿吨了,牛奶鸡蛋更是家常便饭,这些都得靠豆粕催出来。要是没有这么多大豆进口,哪来这么充足的肉蛋奶供应?咱们的餐桌根本丰富不起来。 1996 年那会其实是个关键节点,一方面是咱们生活水平刚好开始往上走,对肉蛋奶的需求突然爆发;另一方面国家也调整了政策,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取消了大豆进口的配额限制,就收 3% 的关税,进口大豆一下就涌进来了。 从那以后,进口量就没停过涨,2003 年超 2000 万吨,2010 年超 5000 万吨,2017 年就快到一亿吨了,现在直接稳定在亿吨以上。 而且咱们也不傻,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以前主要从美国买,后来慢慢开拓了巴西、阿根廷这些来源地,现在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了 71%,美国占 21%,还有其他国家补着,这样就不怕被人卡脖子。 全球大豆一年能产 4 亿多吨,出口量也有 1.8 亿吨,够咱们买的,供应没问题。 可能有人觉得老进口大豆不安全,其实不用太担心,咱们国家粮食安全抓得紧,主食比如水稻小麦都是自给自足的,产量连续九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国际安全线还高。 进口大豆就是为了改善生活,用它换肉蛋奶,相当于用国际资源补咱们的食品缺口,这是聪明办法。 现在国家还在搞大豆扩种,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了要巩固扩种成果,但就算这样,以后也还是得靠进口,毕竟需求摆在这,国内这点产量实在不够用。 说到底,从卖大豆到买大豆,根本不是咱们种不出,而是生活好了、需求变了。这背后是国家发展的底气,是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证明。 要是还像以前那样连温饱都成问题,哪用得着一年买一亿吨大豆?现在饭桌上啥都有,这才是真真切切的幸福,而这幸福里,就藏着大豆进口的秘密。

0 阅读:32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