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住日本!没有让这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要知道,当时

烟雨评社 2025-11-16 10:36:53

美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住日本!没有让这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要知道,当时的日本离超级大国这个门槛,真的就差一只脚,谁料,美国出手了,不是一次打击,而是系统性收割,从各个方面,进行打压!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曾有机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它的半导体技术领先全球,汽车工业横扫国际市场,甚至有人惊呼"日本即将买下整个美国"。 然而短短几年间,日本经济从巅峰坠落,陷入长达三十年的停滞。 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国针对经济竞争对手的一套精密打击策略。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 1985 年的 “广场协议”,这成了日本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当时美国为了解决巨额贸易逆差,拉着日本等四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了协议,核心就是逼着日元升值。短短三年时间,日元兑美元从 240:1 飙升到 120:1,升值幅度超过 100%。 这一下,日本出口企业直接懵了 —— 原本卖 100 美元的商品,日元升值后到手的利润少了一半,丰田汽车的海外利润率骤降,电子产业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为了对冲冲击,日本央行只能放水救市,把贴现率降到 2.5%,海量资本没进实体经济,全涌进了股市和房地产,催生了巨大的泡沫。等到泡沫破裂,日本迎来了 “失去的三十年”,经济长期停滞,再也没回到当年的巅峰。 四十年后,美国故技重施,而且手段更狠。2025 年美日达成的新贸易协议,早就超出了汇率调整的范畴,成了赤裸裸的利益收割。协议逼着日本向美国定向投资 5500 亿美元,更过分的是,这些投资产生的 90% 利润都要归美方,而且只能投在能源、军工这些美国指定的领域。 这相当于把日本本土产业复兴急需的资本,硬生生抽走补给美国。日本的支柱产业汽车业更是遭了重,美国把关税从 2.5% 抬高到 15%,虽然比之前威胁的 25% 低了点,但依旧让日本车企的对美出口成本大增,不少企业只能把产能搬到美国,进一步加剧了本土的产业空心化。 经济上卡脖子还不够,美国在军事上早就给日本套上了紧箍咒。《日美安保条约》看似是给日本提供保护,实则把日本的军事自主权牢牢抓在手里。 日本新成立的 “统合作战司令部”,核心职能居然是 “协调驻日美军行动”,连自己的作战指挥都要依附美国。美国压根不允许日本发展进攻性武器,更别提拥有独立的国防体系,这种军事上的依附性,让日本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军事强国,而没有强大的军事支撑,超级大国更是无从谈起。 美国的打压从来都是精准打击要害。当年日本半导体产业快要超越美国时,美国直接出手,以反垄断为由起诉日本电气巨头,逼着日本企业签订《日美半导体协议》,限制日本芯片的出口份额,还要求公开技术机密。 这一手直接让日本半导体产业一蹶不振,原本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慢慢被美国和韩国企业蚕食。 到了 2025 年的新协议里,美国又逼着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取消大米、牛肉的进口配额,这对以小规模农业为主的日本来说,无疑是冲击根基的打击,毕竟农业安全可是大国的命脉之一。 很多人说美国 “压制” 日本是为了维护霸权,这话一点不假。从 “广场协议” 到新贸易协议,四十年间美国的思路从来没变过:只要盟友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就毫不犹豫地挥起大棒。 日本的安全依赖美国,经济上又和美国深度绑定,根本没有反抗的底气,只能被动接受美国主导的安排。当年那只脚已经迈到超级大国门槛的日本,就这样在一次次系统性收割中,慢慢失去了冲刺的力气。 现在再看日本,虽然还是发达国家,但离当年的超级大国梦越来越远。美国这波持续四十年的压制,确实成功掐灭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只是这种 “贡献” 的背后,藏着的全是霸权逻辑下的利益算计。 从战后扶持到《广场协议》,再到持续的军事和外交约束,美国对日本的战略高明得让人叹服。 它让日本在经济繁荣中,仍被无形的枷锁控制。 2025年的今天,日本的经济奇迹令人敬佩,但超级大国梦,早已在美国精心设计的棋局中,悄然破灭。 信源:中国经济网:《中经评论:日本仍难摆脱 “广场协议” 梦魇》

0 阅读:69

评论列表

勿忘我

勿忘我

1
2025-11-16 11:00

掠夺了中国几十万亿美金的财富,日本还没对中国进行赔偿,这个账中国迟早得向日本清算,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