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郭正亮说:为什么日本敢惹中国大陆,却不敢惹朝鲜。因为他们认为惹了中国大陆

春秋说史 2025-11-24 16:17:07

台湾名嘴郭正亮说:为什么日本敢惹中国大陆,却不敢惹朝鲜。因为他们认为惹了中国大陆,最多在短时间内有外交压力、经济压力,挺挺就过去了,但朝鲜是真的会动手打。2010年朝鲜炮击延坪岛炸死了几个人,炸伤了几十个。离日本也很近,日本怎么不敢说半岛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在东亚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日本外交时常呈现出一种“选择性强硬”的态势。 敢在中国面前试探底线,却在朝鲜面前小心翼翼,这种行为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风险与利益权衡。 回到2010年,朝鲜炮击延坪岛事件成为东亚安全的一次重大警示。 当天,韩国于争议海域开展军事演习。 朝鲜多次口头警告均未奏效,直接向该海域发射炮弹。 延坪岛顷刻间被火海笼罩。 韩国军方与媒体后续统计显示,此次炮击造成两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身亡。 十五名士兵与三名平民受伤,其中五人伤势较重。 岛上至少十栋房屋燃起大火,电力供应完全中断。 约 1600 名居民被迫撤离至防空设施中避险。 这场突发炮击让原本平静的岛屿陷入混乱。 韩国军方随后用K-9型自行火炮发射80余枚炮弹还击,并出动F-16战斗机巡逻,但整个交火过程仅持续约一小时,却让整个东亚地区感受到了朝鲜“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风。 延坪岛距离日本并不远,日本对此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相比之下,日本面对中国的挑衅则完全不同。 挑衅中国,最多遭遇外交抗议、经贸制裁或部分合作项目暂停,这类“可控损失”即使让企业和政界短期不适,也不会动摇日本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 日本因此形成了一种心理预期:中国的克制是可预测的代价,短期阵痛可以承受。 日本的“选择性强硬”,本质上是利益与风险的精细算计:惹中国,赌的是外交和经济上的短期阵痛,惹朝鲜,赌的是国家安全和实实在在的军事风险。 日本清楚,朝鲜一旦出手,其回应不是口头警告,而是直接的军事打击,涉及的风险无法预测且可能直接威胁本土安全。 从历史来看,日本对朝鲜的谨慎态度也有前例。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这段时间,日本借着《江华条约》的签订。 想离间中国和朝鲜的关系,进而推行其大陆政策。 可朝鲜方面态度强硬、坚决抵抗,让日本的图谋多次落空。 就算到了二战时期,日本在朝鲜半岛采取行动时。 也不得不仔细掂量军事层面的风险和当地民众的反抗力度。 慢慢养成了 “对方态度软就敢挑衅,对方立场硬就赶紧收手” 的外交行事风格。 反观日本对中国的各种挑衅,其实都源于对中国克制态度的误判。 中国在各类争端中始终坚持和平解决的原则,却被他们当成了软弱可欺。 将中国的外交抗议、经济反制,当成了自己能扛住的 “小麻烦”。 所以才敢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红线边缘反复试探。 但这种判断完全没看到,中国的克制背后藏着坚定的战略定力。 中国从来没有放弃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 只是不愿轻易打破地区和平稳定的整体局面,这一点被日本彻底忽略了。 除此之外,日本这种 “欺软怕硬、见机行事” 的策略。 也透着对国际局势的精打细算。 只要代价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日本就敢贸然出手。 一旦遇到难以掌控的风险,便会谨慎退缩、及时收手。 这种策略短期内或许能保护国家利益,但长期来看,在东亚局势高度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一次判断失误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 说到底,日本敢招惹中国,却不敢轻易触碰朝鲜。 核心还是对利益和风险的权衡算计。 招惹中国,日本打的算盘是承受短期的外交摩擦和经济影响。 要是招惹朝鲜,赌的可是实打实的安全红线。 这种“欺软怕硬”的外交本质揭示了日本在东亚政策中趋利避害的策略,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在区域安全格局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官方信源: 大众日报数字报 央视网

0 阅读:423

猜你喜欢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