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7年,将军分肉忽略了车夫,次日车夫直接驾车把他拉到敌营!还因此诞生一个成语! 春秋年间的中原大地,从不是风平浪静的模样,晋楚两个大国争着做霸主,周边的小诸侯国只能选边站队。 郑国挨着楚国近,只能听楚国的调遣,宋国则靠向晋国,成了晋国在东南方的屏障。 公元前607年的春天,楚国想压一压晋国的势头,就给郑国下了命令,让郑公子归生带着兵,跟楚国一起去打宋国。 消息传到宋国都城,宋文公没半点犹豫,把军中大权交给了华元这位在宋国能征善战的大将,又派乐吕做他的副将,让两人带着兵去边境迎敌。 一场关乎宋国存亡的大战,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华元心里清楚,宋国的兵力本就不如郑国,再加上楚国在背后撑腰,硬拼肯定不行,得先把士气提起来。 大战前一晚,他让人熬了一大锅喷香的羊肉汤,打算分给每一个将士,自己还亲自掌勺盛汤,想让士兵们觉得主帅跟自己站在一起。 分汤的时候也有个讲究,冲在前面打仗的士兵、职位高些的将官先领,华元的车夫羊斟,因为只是管驾车的辅助人员,就被排到了最后。 等轮到羊斟的时候,锅里的羊肉汤早就见了底,他手里攥着空碗,看着身边的将士们捧着热汤喝得津津有味,脸一下子就烧了起来。 他抬眼看华元,盼着主帅能说句安抚的话,哪怕只是一句“下次再给你留”也好,可华元就只是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那一笑落在羊斟眼里,不是宽容,是漠视,是觉得他一个车夫不配喝这碗汤。 羊斟没说一句话,转身走回自己的营帐,心里的难堪慢慢变成了怒火,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华元为这份轻视付出代价! 第二天一早,宋郑两国的军队在大棘摆开了阵势,羊斟坐在战车前面驾车,华元坐在右侧,手里握着兵符,准备下令进攻。 可战斗刚一开始,羊斟突然扬起马鞭,狠狠抽在拉车的马上,战马受了惊,拖着战车就往郑军的阵营里冲。 华元吓了一跳,扯着嗓子问羊斟:“你要干什么?”羊斟头都没回,大声喊:“先前分羊肉汤,是你说了算;今天这车往哪走,我说了算!” 话音刚落,战车就冲进了郑军的包围圈,华元当场被俘虏,宋军没了主帅,一下子乱了套,副将乐吕拼死抵抗,最后也战死了。 这场仗,宋国输得底朝天,郑国缴获了460辆战车,抓走了250个宋国士兵,还杀死了100人,甚至割下100名宋兵的左耳回去邀功。 这是古代打仗计功的规矩,每一个数字,都是宋国撕心裂肺的损失。 这场因一碗羊汤引发的惨败,还没就此结束。 晋国本来就和宋国联了盟,见宋国被郑国欺负成这样,就带着其他诸侯的军队去讨伐郑国,想替宋国出口气。 可楚国也没坐视不管,派了斗越椒带兵去救郑国。 晋国的主帅赵盾一看斗越椒的军队阵容,心里就打了退堂鼓,他知道自己打不过,还跟手下说: “斗越椒在楚国国内争权夺利,早晚得把自己作死,咱们不如睁只眼闭只眼,让他把楚国的毛病越闹越大。” 说完就下令撤军,晋国和诸侯联军的讨伐,就这么不了了之。 楚国和郑国的联盟反倒更稳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也跟着晃了晃,没人能想到,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源头竟然是一碗没分到的羊肉汤,是一个车夫被忽视的尊严。 “羊斟惭羹”这个成语,就是因这件事而来,千百年来,人们提起羊斟,都骂他因私害国,可很少有人往深了想,他的错,真的只是“记恨”吗? 其实不是,错的是他把个人的不满,凌驾在了国家利益之上。 羊斟是华元的车夫,他的职责本该是保护主帅的安全,守住军队的指挥核心,可他却把一碗汤的怨怼,变成了叛国的报复。 那460辆战车、250个被俘的士兵,不是数字,是宋国百姓的儿子、丈夫、父亲,是宋国积攒多年的国力,就因为他这一念之差,全打了水漂。 私怨从来都不是小事,但把私怨发泄在集体利益上,就是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了国家的废墟上,这样的尊严,根本不配被称作尊严。 而华元作为宋军的主帅,也绝不是毫无过错。 他熬羊汤分将士,本意是激励士气,可却没做到“一碗水端平”,更没看到排在最后面的羊斟。 分汤不只是分一碗吃食,是分军心,是分尊重,他只看到了前线士兵的重要性,却忘了一个车夫的情绪,也能撼动整个战局。 宋国此前在泓水之战中就吃过败仗,原因就是守着旧规矩,赏罚不明,华元本该吸取教训,可他还是犯了同样的错。 他以为一个车夫无足轻重,却不知道,再小的职位,再不起眼的人,也有自己的底线和尊严。 忽视了这份尊严,就等于在自己的阵营里埋了一颗雷,只是没人想到,这颗雷会在最关键的战场上炸响。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在当下的生活里,还有哪些看似小事的“忽视”,可能埋下类似的隐患? (信源:别人的尊严伤不得——人民资讯)

无语
各司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