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用全力考100分,和用7分力考90分,你会选哪种?

右右细毛和爸妈 2024-03-07 02:12:13

一年级上学期期末,双胞胎上学校领报告单时,语文老师给孩子报了下每个人的分数,哥哥96分,弟弟97分。

我问孩子:“班上100分的多吗?99分的有吗?”

俩孩子说:“100分的有2个,99分的有好几个呢!”

我一下不淡定了,96-100分评为优,全班全科优的有30个孩子,就是我家这96、97的语文分数,估计靠着中等偏下的水平了。

纠结了好久,要不要私下问问数学老师分数,最后没问。双胞胎数学评级也是优,就是在96-100分这个区间内。

如果100分当然很好,但如果是96-99分,又真的有很大的差别吗?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你能接受孩子用全力考个100分,还是花个7分力拿回个90分呢?

我相信不少家长,一定也有跟我一样的困惑。

1每科100分当然好,但我们还得看看背后,100分和100分是不同的

小学低年级刚入校时,每次测试能拿满分的孩子,当然让人喜欢,老师喜欢、家长喜欢、同学也会喜欢。

但这100分和100分,其实是有区别的。

怎么说呢?

孩子回家是花费所有的时间来学习课内知识,才得到这个100分;还是孩子回家有学习、也有玩乐,是天赋型选手,能轻松看一眼就考得好。

这两种状态,看着结果是一样,但本质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天赋型的学生,确实可以掌握考试技巧,又有一目十行的记忆力,和超出常人的理解力,这样的学生存在。

但大多数孩子,都是普娃。

普娃次次能考100分,无非是花费大量时间刷题、巩固学习,最大程度降低错误率。

天赋型学生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凤毛麟角,人群中大概1%——2%,就是小学一个班级里,大概有1个这样的学生,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

这大多数的普娃,是该花费全力,争取次次考100分呢?

还是应该花个7分力,考个90分;剩余的3分力安排些课内学习以外的事呢?

是你会怎么选?

2我家俩普娃,做不到全力学习,自然做不到次次100分

我家双胞胎兄弟,学习上算我抓得紧的,但期末评语上,哥哥是粗心马虎,弟弟是上课讲小话。

这走神状态有,但是不常有,偶尔需要个提醒。期末50个人的班,30个全优生,包括他俩,就是达到了我提前设定的“中不溜秋”的目标。

他俩回家完成背诵、练字等作业后,会自己在小区里骑骑单车,在家拼拼乐高积木,自己画一会儿画,俩兄弟一起演一演大战外星人,会自己看看书或者让爸爸妈妈给读读书,会完成下自己的晨读项目(现代文、古诗、英文绘本)。

“玩”绝对是他俩的头等大事,作业偶尔还是妈妈的事,成绩又还是想拿优++,老师表扬绝对特别有面子。

我有想过,要不要让孩子晚上回家少玩点儿,多加强下学习。但我自己也做不到如此一丝不苟的工作,所以对娃,还是算了吧。

我的每一篇稿子,我都会用6个平台的“发文助手”审核一次,再自己人工审核一次。

也就是说,我每一篇稿子,不管图文还是视频,在发稿前,已经审核了7次。但是仍然会有热心的读者给我在评论区留言:某某字是不是写错了;都有错别字,什么水平还教大家怎么带孩子。

这对读者确实不太好。

那我能不能做到稿子百分百无错字、漏字、多字呢?

审核再加个3遍,或者我请几个小助理再审审稿,要么我多购入几个软件,发文前审审稿。

但花费的时间,可能要多上一倍。

我拿这个时间,给评论区留言的读者回复下消息不好吗?

我拿这个时间,给大家再整理一篇不同题材小知识,不好吗?

我拿这个时间,自己多学习学习新知识,不好吗?

真正想明白,不管在孩子的学习上,还是我自己的工作上,选择“花7分力,拿个90分”,是看了一位从教40余年的老师的一套书籍之后,才知道我的选择得坚持下去的。

3小学1-3年级最重要的反而不是学习,观点新奇却实在

根据统计,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学习知识量的比例为1:3:30。换而言之,小学六年占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一半时间,只学了总知识量的3%左右。

但为什么这么小比例的学习内容,要安排这么多时间来教学呢?

为的是给我们时间,与学校一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教40余年的日本老师中根克明,所著的《小学1-3年级真正要教给孩子的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学习上保持“头脑八分饱”的状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平衡。

书里告诉我们:“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习,只要认真对待,任何孩子都可以顺利完成。在这个阶段,学习科目中并不会出现所谓的难题。”

要反驳的家长,可以看看这位老师对“难题”的解释。

“如果一定要说有难题,那就是部分题目的叙述方式较为复杂,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而这种难度并非源于问题本身。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这些难题也自然会迎刃而解。”

你会不会给孩子超前学习呢?

我会,但我不会1年级让孩子学习乘法运算,,课文内容也不会寒假暑假提前预习,我会带孩子读读背背古诗、读读英语绘本。基本是今天预习明天要上课的内容。

我想保持孩子在学习上的新鲜感,让孩子在课堂上抓效率。

《小学1-3年级真正要教给孩子的事》中,提到一种让那个成绩持续的中低年级学习方法——养成家庭自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看到,同班级孩子的作业内容是相同的,老师很少会结合每个孩子的水平和情况来布置作业。

而“成为初中生或高中生后依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擅长家庭自主学习。从孩子的学习效率来看,以作业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远不及以按照自己学习需求制订学习计划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高效。”

“如果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家庭自主学习习惯,即使进入高年级,他也可以继续通过这种方法掌控自己的学习。”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是家庭。”

我们跟着书籍一起,帮助孩子制定适合自己学习需要的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养成家庭自主学习的习惯,用7分的力学习校内知识,用3分的力提高孩子的其他素养。让孩子升入高年级后,也能学习不费力,并一如既往地热爱学习。

教育家井深大说:“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我们在孩子练生字、写看图说话时,试试陪在一旁不刷剧、不刷视频,而是也拿《小学1-3年级真正要教给孩子的事》这样一本书看看,相信孩子也不好意思不专心啦!

最后的话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心理健康又热爱学习的孩子,长久高压制的学习环境并不适合孩子,试试放下焦虑,不要在乎1、2、3年级的孩子是考90、95还是100分,多带孩子做一些对成长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吧!

写家长里短,也写看得懂的婴幼儿养育、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教育知识。

85后斜杠女中年,既是头胎也是二孩。

陪你一起唠嗑、一起让有娃的日子变得更舒坦些。

0 阅读:21

右右细毛和爸妈

简介:IT爸爸+全职妈妈=6岁双胞胎兄弟,从试管婴儿到四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