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色实景剧赋能红色旅游

文旅中国 2024-05-11 14:42:35

▲ 沉浸式实景剧《监委主席王荷波》演出现场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供图

在湖北武汉一方静僻之处,郁郁葱葱的树枝随风摇曳,黑色砖房历经百年时光洗礼仍然矗立其中,这里就是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步入其中,观众化身“中共五大参会代表”,随着沉浸式实景剧《监委主席王荷波》的演绎,身临其境地观看和参与,重回革命时代。

《监委主席王荷波》以1927年中共五大的胜利召开及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为背景,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有组织、有依据、有制度地开展执纪监督新阶段的革命历史,又讲述了第一位中央监委主席——王荷波及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用鲜血与生命诠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党忠诚的故事。

在这场沉浸式实景演出中,观众“零距离”与监委主席“面对面”,实现一场跨越历史的“超时空对话”。剧中王荷波振聋发聩的呼声,直击观众心灵,历史纵深感和时代使命感油然而生。“旧址实景与专业表演融为一体,沉浸式的体验引人入戏。”游客王宸浩被演出深深感动。

传统的红色旅游多以参观历史遗迹、纪念馆为主,而红色旅游演艺则通过创新的演绎方式,让红色旅游更加生动。记者观察到,湖北多个红色场馆、红色景区,通过打造红色实景剧,使革命旧址成为群众愿意去、经常去的热土。

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是武汉革命博物馆所属红色场馆之一。除了《监委主席王荷波》之外,武汉革命博物馆还在其下辖的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相继推出“武汉1927”系列沉浸式实景剧《历史的回望》《最后的团聚》《庄严的宣誓》。

“这些沉浸式实景剧场场爆满,深受观众喜爱。”武汉革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历史的回望》还原农讲所教员、学员的教学和学习生活情况,引领观众追忆革命先辈鞠躬尽瘁的峥嵘岁月;《最后的团聚》再现毛泽东在武昌都府堤41号居住并从事革命活动的瞬间,彰显一代伟人的家国情怀;《庄严的宣誓》诠释革命先烈对无产阶级革命理想无比忠诚、甘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慷慨激昂,感人至深。

在事发地回望红色历史,红色实景剧的演艺空间,不只有革命旧址,还有红色的土地。

湖北省红安县有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美誉,红安县七里坪镇则被称为“中国红军第一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就诞生于此。去年,这里打造了以展现革命战争年代红安千千万万英雄母亲、英雄儿女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大型红色室外实景剧《红安永远红》。

“我叫王海平,1928年参军,曾俘虏过一名国民党匪军团长。虽然我在红军长征战斗中牺牲了,但红军战士铁一般的战斗意志永不磨灭!我是红安的!我是红安子弟兵!”该剧分黄麻起义等五幕,以红安七里坪镇戴氏兄弟从参加革命到壮烈牺牲为故事线,生动阐释了红安的红色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红色基因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崇高理想和优良作风。

记者了解到,该剧的场地面积接近一万平方米,道具力求真实,有宏大的背景墙,复刻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长达30米的跑步机等在湖北境内还是第一次见到。

曾执导过《历史的天空》等多部军旅电视剧的导演高希希,还是《红安永远红》的导演。他介绍,该剧利用电影蒙太奇和交错剪辑的手法,战争戏的音效和配乐都达到了战争电影大片的水准,影院级别的环绕声设备传递,使观众身临其境观剧,获得沉浸式体验。

《红安永远红》首演时,现场2000余名观众与演员同危同惧,同喜同惊。“这样动人的实景剧,让红色精神变得更加丰满而真实,引人深思、令人振奋。”游客吴亚莉说。

湖北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遍布各地的红色遗址遗迹矗起一座座丰碑,书写着荆楚儿女保家卫国的激昂诗篇。有业内人士表示,红色实景剧作为红色文旅复合型产品,正在进一步激活湖北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热”起来。

责编:武玥​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