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看了上海大学,才知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博学的小扒菜 2024-04-27 15:39:43

偏远地区985和发达城市211,该如何选择,一直困扰着不少考生和家长。

全国录取平均分,上海大学比吉林大学高8分,这意味着上海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去吉林大学,而吉林大学的部分学生,去不了上海大学。

保研率是评价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这也是作为省属211上海大学的硬伤。

上海大学2024届共获得750个名额,共有本科毕业生5054人,据此测算保研率为15%。

吉林大学2023届本科毕业生10040人,保研2277人,保研率22.67%。

那么,吉林大学和上海大学,该怎么选择?

一种观点认为“

首先选大学就是选城市,有远见的同学,都会选择上海大学。

十里洋场烟花地,风云际会上海滩,想象一下,如果你选择了上海大学,你的人生会完全不同。

大学四年好好学习,借助实习优势,刷简历。

上海滩的美景尽收眼底,都是你的,可以长见识,提高自己的眼界。

毕业后顺利进入上海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升任CEO,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甚至你的幼儿园都会张贴你的照片,成为优秀校友代表。

再努力工作一年的到董事长的赏识,董事长把女儿许配给你,你们步入婚姻的殿堂。

你每天出席各种活动,活跃在各大媒体的头版。

几年后你们去了漂亮国生活。

经过几年的奋斗,你们在漂亮国的上层社会有了一席之地。

晚年你选择回国,安度晚年,为上海大学的招生做着自己的贡献,就这样过完幸福的一生。

反观如果选择吉林大学,你将在长春度过四年,吃不好、喝不好,天气寒冷还经常停水停电,毕业后平均工资几千。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推荐选吉林大学,有两点理由,下限高,上限更高。

一、吉大实力强于上大,平台高于上大,吉林大学双一流A,上大连双一流B都不是。

吉大双一流学科数目五个,比天大、中南还多,上大只有一个双一流学科。

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吉大A等有1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哲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上大A等只有2个,社会学、美术学。

吉大理科(数学物理化学)均排在全国前十,其中计算机A-和同济、中科大、武大、西交一个档次。

而上海大学计算机B排名60名开外。

很明显吉大计算机比上海大学强两个档次。

平台不同,国家的支持力度也不同。

吉大每年的教育经费高达九十多亿,全国排名第十三,是上海大学的三倍,可见国家对吉大的支持力度。

有了教育经费,老师才有钱做研究,上大经费低,注定吸引不了好老师。

吉大是教育部直属院校,上大不过是市属院校,连同城华东理工(教育部直属)都不如。

平台差距意味着什么,可能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双一流A平台附能的作用,更好的师资投入和环境带来更大的提升,就像高中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一样,虽然重点班中考比普通班高不了多少,但高考平均分差距比中考时更大。

这就是环境和平台的作用。

有了双一流A平台附能,你能和其他985一较高下,因为不存在平台差异,但是上大不能。

现在兰州大学分数逆势上扬就说明了985终究还是985,211终归还是211。

当你选择上大,你注定只能在211平台上竞争,你说上大和华东理工/北交/北科/北林/东华/南航/南理等一堆211有什么区别?

在211平台上,低十分的211都敢和上大叫板,但绝不会碰瓷985,因为平台不同,国家的支持力度/重视程度不同。

因为上海大学是市属211不是部属211,保研率很低,只有10+%,还不如东华大学,更别提吉林大学了,吉林大学保研率是上海大学的两倍,而且保研质量更好,保研清北人数排名全国前列。

这里纠正一下误区,各种统计表格只计算最低投档线,各省投档线平均分不代表录取平均分,只代表最低分均值而不是录取平均分,这对于冷门专业多的学校极为不利。

由于招生规模大,冷门专业多,最低分偏低。

吉大下限偏低,但上限绝对比上海大学高非常多!

吉大投档线虽低,主要是食品检测(上大可没有这样的差专业)等专业拉低分数,高分考生也不少。

2019年吉林考生678分(比中科大投档线高十分)选择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平均分比天大/哈工大一般专业平均分还高,可见吉林高分考生对吉大的青睐,试问上大等211有这样的顶尖生源吗?

文科投档分数上,吉大和山大川大相差不大,在理科方面,吉大分数排名稍差,和山大/川大一个档次,同属于985平台条件下,大学期间个人努力远比几分之差更重要。

山川吉三所学校综合实力相当(山大校长展涛曾调任吉大,说明中央眼中吉大不低于山大),位居次九(次于中九)。

而上大就差远了。

就算是全国文理科最低分都比上大高,最高分更是完全无法和985比较。

而且上海大学不是985,平台不同,它注定和南航/南理/华东理工/北交/北科甚至其他分比它低的211归为一类,在北上广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无论是保研还是落户,都不如985。

上海积分落户,985比211还多三分。

随着学历贬值,未来一百所211毕业生会让211名号变得不值钱,985(双一流A就是985去掉西北农林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二十年来基本没有变过,学历贬值速度会更慢。

例如高校任教要求本科学历必须为985(双一流A),某些单位简历只要985(双一流A),考研调剂只要985(双一流A)。

兰州大学分数已经追上中上211了,大家都认识到985(双一流A)的重要性。

参考近三年分数线,预测未来吉大分数还会逆势上扬。

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二、地域重视程度不同华东(复旦交大)、华南(中山华南理工)、华中(武大华科)、华北(清华北大)、西南(川大电子科技)、西北(西交西工大)和东北(哈工大吉大)这七片区域中各自都有自己顶尖的理工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

出于种种考虑,国家不可能置吉大于不顾,毕竟吉大是东北最好(也是唯一)的综合性(文理工医)大学了。

东北文理医排名第一的大学不可能不如上海排第八的学校,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上大只在上海有点知名度,况且非土著211很难留在上海(千万以上家产请随意),将来去其他地方,上大远不如吉大。

上大在上海人心中地位和东华大学差不多,也就外省学生觉得分高。

在上海前一万名就能上上大,这意味着排名前20%的人都能上上大,这个比例比其他省一本率还高,比其他地方上一本还简单。

你怎么看一本线,上海人就怎么看上大,哪里有什么地头蛇优势!

华东理工都是前六千名,你觉得hr (招聘人员)会怎么看上大?估计和东华待遇差不多,在找工作上并不占优势。

上海大学是市属211,在上海招生比例大,在外省名额偏少,所以会给人一种分偏高的感觉,而华东理工是部属211 ,不能在本市招生比例过大,外省招生名额多所以分数偏低。

实际上在上海人看来,上大是和东华/上海外贸大学一类的学校。

上海大学1994年才成立,论底蕴实力连华东理工都不如,也就靠名字吓唬人,其实上大和东华大学一个档次。

欢迎大家报考吉林大学,它能给你双一流A的平台,这是其他211无法比拟的。

铁打的985,流水的211。

看看分数下滑的两财一贸和语言类学校就知道,选择985 (双一流A )是更优质的选择。

近些年河南/安徽等省吉大理科分数高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河南/江西/福建等省吉大高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在江西理科掉档,低吉大十几分,北外在河南文科和上外在江西文科掉档,比吉大低十五分以上。

有人黑吉大,估计是哈工大的。

吉大本来就是东北文理第一,哈工大是东北工科第一。

什么是理科?

就是数学、物理、化学。

工科就是力学、机械、土木。

根据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吉大理科强于哈工大!

毕竟文理医科不是工科类大学强项!

有人吐槽吉大规模大,所以排名靠前,正如中国GDP世界第二,人均GDP世界第八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你不能否认中国经济世界第二,正如你不能否认吉大实力全国前十。

你们觉得呢

0 阅读:1138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9:34

    根上大比什么比,要比就根复旦比,同是理科综合性大学

  • 2024-05-04 22:43

    上海大学?九十年代初不是二本么[笑着哭]

    bingo 回复: 孔融让离
    是,架不住教授大佬多
    孔融让离 回复:
    地方性大学,刚开始只招本地生。规模就像职业学院,很小。后来钱伟长做了名誉校长,要经费重新选址修建了现代化大学。
  • 2024-05-06 10:20

    20%进上大?做梦吧!15%还差不多

    天天乐 回复:
    上海排名前7500名左右才能进上大!去年考生54000名!你自己去算!上大是上海排名末尾的211
    这里是评论区-不是吹牛区 回复: 天天乐
    是上海排名末尾的211,但在全国可以排到中游。5万的7500,别的省50万考生,7.5万名,上本一都成问题。别说211了,更别提中游211了。
  • 2024-05-07 09:54

    以后想做学问的去吉大,想有一个好的就业环境的去上大。

  • 2024-05-05 06:56

    停水停电,现在都什么时候?

  • 2024-05-05 19:26

    典型的眼红思维,你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就看谁长的快了,这也不如你那也不如你,

  • 2024-05-07 11:16

    我08年高考,当时上海大学在上海属于一本末流,能上好二本就不会选上海大学,这几年属于是翻身了

博学的小扒菜

简介:带你了解高校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