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追捕30多年:二战苏联叛国女兵马卡洛娃,藏匿白俄罗斯小镇

畅敏古今风云 2024-05-11 15:35:18

1976年,克格勃追捕30多年的苏联叛国女兵安东尼娜·马卡洛娃,被发现生活在白俄罗斯小镇利普,小日子挺滋润,只是曾经的“少女娜塔莎”已变成“中年喀秋莎”。那么,女兵马卡洛娃身上到底有多少传奇故事?克格勃为何追捕她30多年?其下场如何?

二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自愿加入苏军的马卡洛娃变节了,本来这事儿不算新鲜,毕竟苏德战争时,由于种种原因,苏军战俘变节的超过百万,就连慈父爱将、在莫斯科战役表现出色的弗拉索夫中将,被俘后也投了敌。

但马卡洛娃情况特殊,她白天架着马克沁,屠苏联平民和游击队员,晚上则陪德军军官寻欢作乐,所以,克格勃追捕她30多年,最后终于将她逮住。

安东尼娜·马卡洛娃,本姓潘菲洛娃。1920年,她生于苏俄斯摩棱斯克,是家里7个孩子最小的。刚上小学时她很害羞,老师问她名字,她不好意思说,同村的同学们抢答,结果把她的姓氏给说错了。从此,除了出生登记上她姓潘菲洛娃外,学籍档案和所有身份证明文件里都姓了马卡洛娃。她爹妈不识字,所以一直也没改。马卡洛娃读书成绩也不错,长大考上了莫斯科的医学院。那时候苏联有部描写苏俄内战传奇人物夏伯阳的电影很火,马卡洛娃特别喜欢影片女主角手拿机关枪的安卡,幻想有朝一日也能这么英姿飒爽。

然而,真实的战场并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

1941年6月,德军来袭,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还没完成学业的马卡洛娃自愿参军,接受常规武器训练,成为西方面军一名战地护士。

9月末,德国陆军元帅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台风行动,以钳形攻势连续突破苏军防线,剑指莫斯科。

马卡洛娃所属部队,参与了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此战对苏军来说是个悲剧,伤亡超过38万,被俘67万多,通往莫斯科的大门被打开。

也不知是幸运呢还是不幸,马卡洛娃没挂,却遇到一个叫尼古拉的幸存士兵,两人结伴试图远离德军。

见识了残酷战场,年仅21岁的马卡洛娃精神濒临崩溃,为了让尼古拉别扔下自己,不惜委身,可对方有家室,就是玩玩而已。

1942年初,两人到了布良斯克州。尼古拉不顾马卡洛娃哀求,独自回家找老婆孩子。兵荒马乱的年月,小姑娘惨遭抛弃,再加上之前的战场心理创伤,马卡洛娃的心智明显异常。

此后,她四处徘徊,为了活下去,礼义廉耻全然不顾,靠出卖身体换点吃喝和住的地方。

几个月后,她转入到布良斯克州南部的洛科特地区,这里也被德军占领后成立了伪自治国,由著名苏联伪军卡明斯基旅,指挥官布罗尼斯拉夫卡明斯基管理。

马卡洛娃在这里先是当了一段时间烟花女子,伺候德军和伪军官员。很快,他发现跟德国人合作,生活条件会好很多,于是自愿加入伪军。

或许是为满足病态心理,又或是给德国人取乐,卡明斯基当局让马卡洛娃去处决那些被俘游击队员和反抗的平民。

这种事就算是男人第一次也难以下手,但有句话叫女人比男人更牛叉。靠着酒精麻醉,马卡洛娃完成第一次处决,再往后就容易多了。为了模仿电影夏伯阳里手拿机关枪安卡,她甚至要求用俄制马克沁1910行刑。

多年后,马卡洛娃被捕,审讯时曾表示,处决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战争的代价而已。接下来的日子,马卡洛娃成了洛科特伪自治国专职刽子手,执行一次有30帝国马克奖金。

很快她就变得麻木又凶残,每次行刑前会搜刮受害者的首饰和漂亮衣服,晚上穿戴着它们跟德军、伪军鬼混。

据统计,至少有1500名苏联平民和游击队员倒在她枪下,里面不乏老弱妇孺,可说是恶贯满盈。外号“机关枪屠手安卡”的女刽子手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1943年夏天,放浪的马卡洛娃被查出患上梅毒,本着治好再用的原则,德国人把她送到后方医院治疗,结果阴差阳错让这个刽子手逃过一劫。

9月5日,苏军解放洛科特,内务部蓝帽子立即着手清查跟德国有过合作的人,机关枪女刽子手自然是重点对象。可惜幸存者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是个年轻姑娘,目光阴鸷,黑发有抬头纹,说话带莫斯科口音。

这么少的信息,再加上战争还在进行,调查被暂时搁置。马卡洛娃在后方医院治好了病,顺便勾搭上一个德军下士,忽悠对方当了逃兵,带自己一路往西,躲避发起全面反攻的苏军。

跑到波兰境内时,这个下士逃兵被盖世太保抓住处决,马卡洛娃被送进柯尼斯堡集中营。

1945年4月,苏军攻占了这座普鲁士人发源之城,马卡洛娃趁乱偷了一份苏联军人证件,冒充被俘护士,在苏军战地医院找了份工作,很快搭上攻打柯尼斯堡负伤的苏军中士金斯伯格。

不久后,两人结婚,马卡洛娃改随夫姓。

值得一提的是,金斯伯格全家,在战争期间均被马卡洛娃曾投靠的苏联伪军所害。战后,两口子定居金斯伯格的家乡白俄罗斯小镇利普,生了两个孩子。

金斯伯格享受退伍军人福利,备受家乡人尊重,马卡洛娃跟着沾光,在当地一家工厂当质检员。随着时间推移,她觉得自己的罪恶已被人遗忘。

这当然不可能,尽管没头绪,但克格勃始终有调查员关注机关枪女刽子手,很多事只要不放弃,总会有转机。

1976年,原洛科特伪自治国监狱典狱长伊万宁被抓。审讯中他交代,机关枪女刽子手名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克格勃随后排查了全国250多个叫此名的适龄妇女。

不过,由于查的是出生登记姓名,而马卡洛娃出生证件上姓潘菲洛娃,因此躲过。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同年年底,马卡洛娃一个军官哥哥因公出国,按规定给报备亲属详细信息。

他妹妹出生时姓潘菲洛娃,后来姓马卡洛娃,婚后姓金斯伯格的情况,引起克格勃注意。

经过一年多秘密调查,包括请幸存者悄悄辨认,终于确定她就是机关枪女刽子手。

1978年9月,马卡洛娃被捕。接盘侠丈夫得知原因,一夜白头。审讯期间,马卡洛娃表现镇静,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但她辩称自己是为了活下去,给敌人当刽子手,是战争造成的被迫行为,况且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建议法官判个三五年,意思意思得了。

从人性角度看,她的狡辩似乎合理,但人性有黑暗,更有光辉。那么多人为保家卫国献出生命,马卡洛娃却为一己之私,甘愿帮敌人屠戮自己同胞,任何理由都是自欺欺人。

11月,法庭判处马卡洛娃死刑,成为后慈父时代苏联第一个被判极刑的女人。

1979年8月11日凌晨,随着一声枪响,这场持续30多年的追捕终于画上句号。

12 阅读:2873
评论列表

畅敏古今风云

简介:弘扬正能量,倡导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