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接近2000万,上映当日可拿四个第一,《我本是高山》喜中有忧

真有戏剧 2023-11-21 16:24:15

《我本是高山》的预售票房已经逼近2000万,虽然增长速度并非疾风骤雨,但口碑质疑的声音却持续弥漫,可以说喜中有忧。

央视也发出了鼓励的声音,呼吁观影者在观看后再做评价。至于这部电影的口碑能否逆袭,就要看首日观影的观众如何评价了。

就像在激流中挣扎的船只,能否逆流而上,船长和船员们的共同努力固然重要,但是船自身的质量才最为关键。演员和导演已经完成了拍摄任务,就看这个故事的质量会不会被观众所接受。

不难看出,映前媒体票房预测也算是给了一个很中庸的数据,两到三亿的票房似乎也成了一道坎或者高山。

上映当日可拿四个第一:首日预售票房排名第一,首日票房占比第一,首日场次占比第一以及首日黄金场占比第一。

《我本是高山》预计能拿下这四个第一,首先是这个日期没有较大竞争对手,所以很多场次和黄金时段可以留给它。

其次是这部电影的题材非常吸引人,特别是主角人物的故事,非常适合年轻人和青少年去观看。

虽然这个成绩看起来不算那么优秀,但是整个电影的争议问题还在持续。

路演时导演回答“酗酒家暴母亲”问题:我们在当地的调研,我们看到的情况,在那样的一个山区,类似的情况很多,甚至有远比我们画面里呈现更不堪的情况;三位原型人物做出评价,讲了一些实际情况,并且直言形象与现实不符等。

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聚焦了人物传记电影如何改编合理,对于电影的主创团队来说,如何拍才能“名利双收”的问题。

《我本是高山》就是一个主旋律的电影,它的受众群体很庞大,影响深远,可以说从某些实际的数据上来看,这部电影就是用一个大众的题材拍出来一个小概率偶然发生的事件。

点映之后质疑声音如此多,但是没有到正式上映,一切还真的不好说。

点映和首映会有删减吗?

事实上,点映和首映通常不会对影片或剧集进行删减。相反,它们通常是完整呈现作品的方式。

点映是指在作品正式上映或播出前,选择一些特定的观众进行提前观看。这些观众通常是影评人、媒体人或者一些特别感兴趣的观众。点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观众的反馈和评价,以便制作方了解作品的质量和受欢迎程度。由于点映是为了评估作品的整体效果,所以通常不会对影片或剧集进行删减或修改。

首映则是指作品首次面向公众上映。在电影产业中,首映通常是在电影院进行的,首映是作品正式与公众见面的重要时刻,因此通常也不会对影片进行删减或修改。

有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对影片进行一些删减或修改。例如,在审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政策或法规的要求而进行一些删减或修改。此外,在有些情况下,制作方也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观众反馈或其他因素对影片进行一些调整或删减。但是,这些情况通常是比较少见的。

在一定情况之下,点映和首映通常不会对影片进行删减或修改,但是也并不能完全笃定《我本是高山》不会在首映适当删减或修改影片中的争议剧情。

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看这部电影的初心就是想要和主角人物产生共情,明明只要遵循事实,随随便便拍都有很多人看。

所以,作为电影的主创人员们,其实对这些质疑声还有弥补的机会,观众没有纠结演员演的不好,也没有纠结整体剧情出现问题,其实就是需要删减或者修改少部分的内容,如实的还原真实人物的故事。

若是修改或删减的时间不够,延期上映,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想说,如果我是编剧或者导演,呈现出的影片不被认可,我一辈子都会感觉到羞愧,因为这部电影所演出来的人物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同时也会用最大的努力去修改,而不是和质疑声争论高低,编剧的春秋笔法再好,也比不过还原真实人物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

0 阅读:75

真有戏剧

简介:一个洞察影视剧内涵价值的发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