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漫谈胤禛在《百官行述》风波中的谜之操作

茅塞盾开 2024-01-12 21:22:01

各位老铁们,咱们今天继续聊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一些细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百官行述》风波期间,胤禛的一些做法其实是反常规的,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分析一下。

细节一、胤禛罕见地告病假,并且不再参与处理政务

为什么说胤禛的这个举动不正常呢?

我们知道,胤禛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向视工作、加班为生命意义之所在,哪怕面对再大压力,心里承受再大委屈,也要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完成。

然而,康熙南巡后,复立太子之位的胤礽开始倒行逆施,并且将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的胤禛埋怨了几句。

没想到胤禛马上就气冲冲地走了,还扬言自己要告病假,将工作撂挑子不干了。

有人认为这是胤禛心里受了委屈,所以才表现出来的反应。

可是与之前胤禛历次遭受的委屈相比,胤礽的那几句责备话语,实在是不值一提。

那为什么胤禛要公而言之自己准备告病假、撂挑子呢?

我认为不排除一个因素,那就是胤禛看到胤礽复位之后,不断倒行逆施,已然察觉到胤礽再度被废的可能性很大。

在众人心目中,胤禛是妥妥的太子党核心成员,如果胤礽再度被废的话,那么胤禛不可避免会受到牵连,甚至还将影响自己的前途。

于是,胤禛干脆借这个机会,公开称自己要躺平,而且是同着胤礽之面,对外所传递的信号是,胤禛已经不再是太子党这条船上的人。

而且,接下来胤禛处于告假状态,没有参与任何政务。胤礽如果再做任何倒行逆施的事,和胤禛没有任何关系。

细节二、胤禛不请示康熙,就火烧了《百官行述》

这个细节,其实也是本剧非常大的一个疑点。

按理说,《百官行述》牵扯到数百名朝廷官员的犯罪把柄,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材料,是保留还是焚毁,胤禛必须要请示康熙,才能再作处置。

然而,胤禛却一言不发,把几位皇子和上书房大臣马齐喊来之后,压根就不给大家充分讨论的时间,直接就决定将其焚毁了。

胤禛的这番操作,明显是违背了正常工作流程,事后被康熙所知后,被训斥,甚至被严惩的风险非常大。

那么,胤禛为什么冒着被康熙严惩的风险,也要焚烧掉《百官行述》呢?

我认为,这里面其实潜藏着胤禛的一些小心思。

其一、胤禛看似冒着很大风险,把记录着数百名官员罪证的《百官行述》一把火焚烧掉了。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个风险值得一冒。

焚烧《百官行述》这么重大的信息是无法被隐瞒起来,会很快传遍朝廷。那些心里有鬼的官员,在听闻胤禛干脆利落地帮他们把几乎能断送他们政治前途的证据,直接销毁了,必然会对胤禛充满好感。

也就是说,胤禛的这番操作,实则是笼络百官之心的绝佳时机。

试想,任伯安被胤禛的门人年羹尧解决掉了,江夏镇也被焚毁了,《百官行述》中记录的那些罪证,经胤禛一把火,将成为永远的秘密。

一大批手脚不干净的官员所日夜担心的事,最终没能发生。

他们必将从心底里记住胤禛的这份泼天人情。

如果不是胤禛的这番布局和操作,这些官员的罪证将被任伯安拿捏的死死的。如果这些证据再落到康熙或者其他皇子手中,那么这些官员还将继续受到威胁,惶惶可不终日。

胤禛的这把火,对于这些官员而言,无异于是“再造之恩”,尽管是无法公开言表的。

其二,胤禛这么做,不排除有试探康熙的意思。

当《百官行述》浮出水面之后,胤禛完全可以在众皇子以及马齐的共同见证下,将之封存在一个绝密之地,只待康熙回来再上交。

然而,胤禛却剑走偏锋,引导大家一致同意焚毁《百官行述》,其深层次用意何尝不是在试探康熙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康熙对胤禛没什么好印象的话,一定会借这个机会严惩胤禛。

但是,如果康熙对胤禛不作任何处置,反而默许他的行为,还提拔剿灭江夏镇的年羹尧为四川巡抚,则说明康熙对胤禛的态度有点“暧昧”。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胤禛已然心照不宣。

如果不是康熙随即把十三阿哥圈禁在宗人府,胤禛几乎已经确定,康熙是要把他作为皇位继承人。

表面看,康熙这么做是在给十三阿哥一点教训,实则是在掩盖其意图让胤禛上位的心思。

十三阿哥被关宗人府,完全是代胤禛受过。

诸位觉得呢?欢迎大家继续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文完)

1 阅读: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