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ASML“出逃”?营商环境也是核心竞争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30 17:25:55

近段时间,全球最大的光刻机集成制造商阿斯麦(ASML)意图“逃”往其他国家的消息,可是急坏了荷兰政府。为留住这张金字招牌,该国成立了代号“贝多芬计划”的特别工作组,由荷兰首相马克·吕特亲自负责,计划斥资25亿欧元改善阿斯麦总部所在地埃因霍温的基础设施。

从一间漏水的棚屋,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企业之一,40岁的阿斯麦一直扎根于荷兰,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目前,阿斯麦的荷兰总部拥有23000名员工,并集聚着不少上下游的供应商。此时此刻若从荷兰迁出,无疑意味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流失和成本支出,对企业正常经营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何宁愿伤筋动骨,阿斯麦也想“跑路”?据报道,荷兰愈发恶劣的营商环境是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工业空心化,荷兰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和维护水平持续下降,埃因霍温地区的高速公路、住房、电网都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为企业经营增加了大量成本。

另一方面,荷兰的政治环境持续动荡不安。尽管荷兰是移民政策最为严格的欧洲国家之一,但近年来移民数量仍然大幅增加,导致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思潮勃兴。2023年大选中,荷兰极右翼自由党大获全胜,该党领袖、有“荷兰特朗普”之称的威尔德斯公开宣布,如自己执政,一个重要政策就是遏制外来移民,措施包括取消对技术移民的企业税减免。

放眼全球,伴随着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阿斯麦的光刻机仍然是全球芯片企业的“抢手货”,公司至少还有10年黄金发展期。但回望“老家”,却有可能面对荷兰政府在税收、人才、基建上的“卡脖子”。纠结之下,阿斯麦自然想“挪一挪”,去别国获得更好的营商环境。事实上,不仅仅是阿斯麦,统计数据显示,大约1/6的荷兰公司正考虑将业务迁至海外,主因是税收环境、规则可行性和企业界的负面情绪。这些搬家一旦成行,荷兰不仅将失去世界芯片产业话语权,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也将受到重创。

市场经济很大程度是预期经济,如果经营主体缺乏稳定的预期和信心,是不会考虑长期的资本支出和扩大再生产的,更不用说搞长期创新研发。阿斯麦在荷兰的遭遇,再次显示了营商环境之于创新的重要性,也说明一国营商环境的优劣不只关乎本国市场活力,更是国际竞争的重要部分。

就中国经济而言,“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营商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国内还有不少产业面临着新增的、急需破题的“卡脖子”环节,诸多高端产业正面临缩小“技术代差”的关键一跃。当此之时,我们尤须汲取一些国家和政客为了迎合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而破坏营商环境的教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持续不断在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上下功夫,增强中国市场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为多元市场主体稳预期、增信心、激活力,为创新创造积蓄更多源头活水。

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需要活跃的“金凤凰”,基础是茁壮的“梧桐树”,甚至很多时候“植树”比“寻鸟”更重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努力创造世界最优的营商环境,这也是买不来、卡不住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鲍南

流程编辑 马晓双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