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前志愿军战斗力多强?开国少将:九成干部换人,炮筒竟成鸟窝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4-15 05:34:37

世人皆知,1950年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堪称“世界最强轻步兵”,他们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在朝鲜半岛挡住了以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军队为首的16国联军,迫使对方主动停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指战员的一些表现实在是不可思议,他们超出了人体的极限,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按道理说,这样的一支军队撇开装备和后勤不讲,其战斗意志、战术素养、指挥水平一定是世界第一流的,然而在志愿军一些高级指挥员的回忆中,在入朝之前的志愿军却远非如此。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南朝鲜军队的节节败退引发了美国政府对亚太局势的极度不安,他们十分担忧,苏联可能会借此机会扩大在东亚的存在,并且将美国势力彻底逐出东亚。

6月30日,杜鲁门授权远东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无限制地全权动用他所统帅的任何地面部队参加战争,仅仅半个月后美军第25师即在朝鲜登陆并直接与金日成统帅的朝鲜人民军交战。

麦克阿瑟信心满满

美国政府的表态立即引起了新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应,1950年7月7日,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关于国防问题的会议。

为了应对美国军队直接干涉朝鲜局势,甚至进一步入侵中国的风险,会议决定抽调部分原四野部队组建新的东北边防军。

新的东北边防军包括原四野13兵团的第38军、39军、40军,加上四野第42军(后来还加上了曾泽生的第50军),炮兵第1师、炮兵第2师、炮兵第8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车部队,共25.5万人,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

在一般人印象中,四野是解放军兵力最多,装备最好的野战军级部队,而38军、39军更是身经百战,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几个军的主要负责同志,包括38军的梁兴初、刘西元,39军的吴信泉、徐斌洲,40军的温玉成、袁升平,42军的吴瑞林、周彪,那是清一色的55年开国中将,战功卓著。

彭总与四野悍将们

从账面上看,这几个军都是作战经验丰富,战斗力一等一的王牌部队,但实际上在解放战争基本结束以后,各军普遍参加了地方上的建设和恢复生产的工作,几乎全成了“建设兵团”。

而且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国家没有必要也负担不起这么多的部队,于是有上百万的老兵已开始陆续复员。

一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团、营级干部,要么是转业地方,要么是到新组建的军队机关里工作了,还有的则去学校补习文化了,留在原单位的并不多。

还有更麻烦的:在基层的干部、战士成分变化更大,剩下留在部队的天天忙着生产建设工作,部队常规训练一度停止,战士的技战术水平普遍下降。

当时毛主席、周总理没有想到,也并不建议金日成立即开始对南朝鲜采取战争行动,所以我们组建东北边防军也是仓促之举,并由此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打早了打早了

接到调往东北的命令后,刚刚回任39军116师师长的汪洋回到部队迅速了解了中基层干部战士的基本情况,不禁暗暗叫苦。

包括116师在内,39军的115、116、117三个师团营级干部差不多全换了新人,18个团级主官里老面孔只有3个,营长、指导员则全部是新人。

隔壁的38军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团级主官有90%调动了工作,包括副团长、团副政委、参谋长、副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营长、指导员在内的营级以上干部,调动工作的达420人之多。

原来有作战经验的基本换人,新提拔的又缺乏实战指挥经验,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严重问题,一旦上了战场麻烦很大。

汪洋回忆说:自己离开部队一年多,这次终于回到老单位心里很高兴,可是接触实际情况以后才发现116师变化很大,大批原来的战斗骨干都调走了。

汪洋将军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16师已经转为了战略预备队,执行了大半年的生产任务,此时的全师上下都是一派和平气氛,堪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一谈到要调到东北,并可能与美军直接交手,全师上下的干部战士几乎都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这让汪洋有些后悔调回来,因为这个仗简直没法打嘛!

其实人员的状况还算相对比较好的,看到部队的装备、训练水平之后汪洋几乎都笑不出来了。

因为部队之前都是从事生产任务的,导致现有的车辆和马匹都被用来拉货装货,很多车辆又得不到良好的保养,汪洋到汽车连里一看,好多临时从下面抽调回来的汽车损耗严重,能不能正常上路都成问题。

再看驮马,在地方上没有好草料,干的活也多,所以大部分都偏瘦,最离谱的是驮马马鞍大多数都不翼而飞了(反正也不驮人),所以压根驮不了多少东西。

志愿军英勇作战

按照作战要求,部队出发起码要携带一个基数的弹药,炮兵连起码要带100发山野炮弹,80发100mm榴弹炮炮弹,50发105mm榴弹炮炮弹。

结果以116师炮兵连现有的运力,却只能携带各种口径炮弹100发,还不到弹药基数的一半,压根就不够打仗用的。

至于在战场上挖工事用的工具就更糟糕了,因为部队不打仗就没有缴获,也没有补充,工具坏了就扔,所以连队已有的工具损坏相当严重。38军的112师,有的一个班只有一把好的小铁锹。

汪洋在军里开会的时候,军后勤部的告诉他:咱也别笑话隔壁38军了,39军全军缺了3000把小镐,4000把小锹,战士的水壶、雨衣、米袋子、干粮袋子、挂包、手榴弹袋、子弹袋都严重缺乏。

抵达东北边境以后部队才开始检修装备,结果发现由于储存和保养不利,大批武器装备都出现了生锈、损坏、缺少零件等诸多问题。边防军最初的4个军总共送修了497门各种火炮,相当于超过三分之一的火炮无法正常使用。

入朝前誓师大会

修理厂的同志们在检修火炮时,发现有近百门各种炮生了锈,还有的火炮长期不使用,导致麻雀在炮筒里做了窝。这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是难以想象的。

按照常规作战需求统计,边防军共需要补充各种机枪、步枪2500多支/挺,各种炮500多门,还有战马、驮马4400多匹,汽车3500多辆,至于其他的零星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部队把情况上报到政务院之后,连周总理都大吃一惊,他对主持工作的副司令员萧劲光、副政委萧华严肃地说:“我们的部队有些不是战斗队,而只是生产队了!武器损坏或生锈,许多装具器材用去生产,现在要拿去作战,什么都要修理或补充。”

见到部队整体的备战工作很不充分,而此去东北可能是要和号称世界最强的美军交手,汪洋的心情十分沉重。如果这一仗打得不好,没办法向毛主席、向全国人民交代啊!

其实对于第一批编入东北边防军的38军、39军来说,时间已经相当充裕,曾泽生的50军是10月上旬才接到命令加入边防军序列的。

曾泽生很不容易

50军是辽沈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部队,军委考虑到该军兵力较少而且战斗力不强,原来是计划改编为炮兵部队。炮兵在战争中位置比较靠后,相对安全,任务简单,这样一来曾泽生的压力就不会太大。

曾泽生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召集分散在地方上的全军指战员赶往东北,所谓的炮兵基本训练都没有来得及展开,部队更是不像其他各军有时间补充装备和给养。

因此,50军一开始参加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都打得很苦,战果也不尽人意,直到第三次战役补充上来之后,才立下了全歼英军第29旅皇家重型坦克部队的殊功,并在汉江以南一战成名。

曾泽生面对的情况比起10月23日才临时接到通知参战的66军(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又算好的,起码有几天时间召集部队,66军则是根据第一次战役的需要,突然接到命令入朝作战的。

肖新槐只有一天时间把部队集中起来装上火车,相当于很多战士上午还在地里收麦子,下午就已经在火车上了,连战斗编组、武器弹药的检修、分发都是在火车上完成的,有些损坏的武器装备要更换也没时间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为了这句话!

这样一来,部队的思想动员工作还来不及做,中基层干部、基层战士们的心态也没有调整过来,有的队伍干粮、服装也没能补充跟上,战斗力难以避免地打了折扣。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几乎算是仓促上阵的队伍,在朝鲜战场却一鸣惊人,汪洋的116师在云山和美军精锐骑兵第一师交战,志愿军和美军初次正式交手,116师直接打爆了对方2个团。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将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第二次战役在东西线暴打美国第八集团军,一直追到汉江以北,第三次战役攻入汉城,打到“三七线”,而此时距离志愿军入朝才仅仅过去了两个半月。

如果朝鲜战争的爆发再推迟一些,给志愿军将士的准备时间再充分一些,恐怕“联合国军”面对的就不是守住三八线的问题了。

27 阅读:17306
评论列表
  • 2024-04-20 17:31

    人类史上最强轻步兵

  • 2024-04-19 07:06

    那时的中国人,万众一心、意气风发,就是泰山也能扳倒!

  • 2024-04-20 14:39

    泪目,真的不容易,他们有时候是用生命去填的!

  • 2024-05-23 10:08

    是🇺🇸拉着16国,17国联军

  • 2024-05-22 18:31

    所以军队嘛,还是要经常拿出头椽子练练手的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